田〇〇 2025-03-31 04:38:19 (m******1@h*****l.***)
頂禮師長三寶:
我們眾生都想離苦得樂,感謝善知識教戒離苦得樂的辦法<我們去聽佛所說的教法,或者聽善知識的教言的時候,要知道這是苦,要知道苦的因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因是可以斷的、可以滅掉它,然後為了滅掉這件事,要修行。所以修行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離苦得樂──當下、當下的離苦得樂>
我們眾生都想離苦得樂,感謝善知識教戒離苦得樂的辦法<我們去聽佛所說的教法,或者聽善知識的教言的時候,要知道這是苦,要知道苦的因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因是可以斷的、可以滅掉它,然後為了滅掉這件事,要修行。所以修行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離苦得樂──當下、當下的離苦得樂>
李〇〇 2024-10-02 20:18:08 (l********n@g***l.***)
廣海明月第472講讀後。2024-10/3
該如何辨識聖教呢?首要是至尊佛所說。能率領我們往趣無死無住涅槃果位;證得解脫的一切教授。此中無錯謬顯示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種種內容。 舉凡堪能修法的所依身~若天若人等,皆可依此,得至究竟。
好長一段日子因病服藥,身不可控,心不遂意,躁動不安的身心苦苦掙扎,自顧不暇,佛的導心教授何在? 度日昏不可考時,速當警惕,如理思維。
如是苦陷溺,惶惑無所依,
應申佛教授,泥途求出離。
憶師恩,求加持。
該如何辨識聖教呢?首要是至尊佛所說。能率領我們往趣無死無住涅槃果位;證得解脫的一切教授。此中無錯謬顯示了: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種種內容。 舉凡堪能修法的所依身~若天若人等,皆可依此,得至究竟。
好長一段日子因病服藥,身不可控,心不遂意,躁動不安的身心苦苦掙扎,自顧不暇,佛的導心教授何在? 度日昏不可考時,速當警惕,如理思維。
如是苦陷溺,惶惑無所依,
應申佛教授,泥途求出離。
憶師恩,求加持。
黃〇〇 2024-02-04 05:30:12 (g********6@g***l.***)
很感謝老師,您說如果太累是可調整的,不要覺得學佛沒必要…,有時真的很累年纪大體力差也是因素,尤其是長輩生病必須停下來照顧長輩,會很糾結…到底該取什麼該捨什麼…,您總是那麼能夠寬慰人心,感謝您。
沈〇〇 2024-01-06 21:04:02 (s**********3@g***l.***)
廣海明月0472_辨識聖教
頂禮大寶恩師:
聖教就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四勝法!本想說生老病死就是無法避免的,但老師說:「我依然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啊!比如說我們就要聽聞毗缽舍那了,就去聽聞空性啊、去思惟空性,這都是對三有輪迴直接摧毀它的根本的法。」
雖然不知道真正證達時是怎麼樣的感覺,但常常想到家人的病苦、老苦、死苦,都會讓弟子憂心,因此而睡不好。而現在能做的就是淨罪集資,累積學習毗缽舍那的資糧,跟著聽聞老師宣講的毗缽舍那。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4.01.07
頂禮大寶恩師:
聖教就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四勝法!本想說生老病死就是無法避免的,但老師說:「我依然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啊!比如說我們就要聽聞毗缽舍那了,就去聽聞空性啊、去思惟空性,這都是對三有輪迴直接摧毀它的根本的法。」
雖然不知道真正證達時是怎麼樣的感覺,但常常想到家人的病苦、老苦、死苦,都會讓弟子憂心,因此而睡不好。而現在能做的就是淨罪集資,累積學習毗缽舍那的資糧,跟著聽聞老師宣講的毗缽舍那。
謝謝上師的說法恩!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 2024.01.07
劉〇〇 2024-01-03 09:23:56 (q****2@g***l.***)
頂禮大寶恩師!
四家合註的科判,更細緻、更清楚。
聖教:「謂無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即薄伽梵所說至言。」
合乎聖教的條件很多,若人若天,要希求無死的果位,解脫、一切遍智的果位。這就要觀察佛所說的四諦法。所應遍知是苦,所應斷除是集,滅是所應證,道是所應修;對這樣的道理,能無倒開示的論典,就是佛薄伽梵所說至言。
而這個教法,就是要讓我離苦得樂的,所以「辨識教法」很重要!
佛法講的就是,我這顆心如何離開痛苦的!
苦是無常法,它剎那變化。心也是無自性,有無限的創造力。眼前的生老病死,不能改變,但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
廣論課本上,聖教的定義那段話,已經很熟,但好像跟我沒關係。經過上師的開示,變得很有感!
「辨識教法」很生硬的法條,變得很生動,跟我息息相關!
這樣的說法恩,一字一劫都報不了!
求您和師父生生的攝受,得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四家合註的科判,更細緻、更清楚。
聖教:「謂無倒顯示,諸欲證得甘露勝位若人若天,所應遍知、所應斷除、所應現證、所應修行,即薄伽梵所說至言。」
合乎聖教的條件很多,若人若天,要希求無死的果位,解脫、一切遍智的果位。這就要觀察佛所說的四諦法。所應遍知是苦,所應斷除是集,滅是所應證,道是所應修;對這樣的道理,能無倒開示的論典,就是佛薄伽梵所說至言。
而這個教法,就是要讓我離苦得樂的,所以「辨識教法」很重要!
佛法講的就是,我這顆心如何離開痛苦的!
苦是無常法,它剎那變化。心也是無自性,有無限的創造力。眼前的生老病死,不能改變,但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
廣論課本上,聖教的定義那段話,已經很熟,但好像跟我沒關係。經過上師的開示,變得很有感!
「辨識教法」很生硬的法條,變得很生動,跟我息息相關!
這樣的說法恩,一字一劫都報不了!
求您和師父生生的攝受,得學大師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慧依頂禮
陳〇〇 2024-01-02 06:27:14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 老師引導學習法殊勝的相關要義,尤其結合《四家合注》的內容,更清晰的宣講 大師造論時所引用的經論出處。在472講次當中,首先提醒著要有耐心、慢慢研讀、體會師長造論之用心,將教理一字一句的表現出來。感恩 老師鼓勵大家,有耐心的研閱,體會經論之美。而且跟著善知識學習聖教,尤其是 大師教法,很容易就能夠了解整體教理綱要。另外,從何謂「聖言」開始,引導學習四諦法類的要義,清晰的引導正確認識苦受,一定是從教理思惟而來,而不是從感受而來;所以,不要透過自己的體驗,才能正確理解何謂苦相。
這一概念非常重要,沒有 老師特別提醒,總會以為苦受就是對境當下所現起的,沒想到那只是凡夫有限所知之下的見解,一點都不周遍。因為認知不周遍,學習必然難咎真實。一旦對於苦相無法徹底了解,對於探索致苦因就有局限。所以,唯有依著教理思考苦相,仔細探究苦相的導因,對於探索各種致苦因就會比較明晰。
由於對境苦受容易引動煩惱習氣而起負面思路,而且沈溺其中,甚至難以出離。但是,跟著善知識學習,總會學到方法,化解此種陷溺其中的無助感。善知識會提醒著對境所感受的苦,並不是自性如此,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轉變心念,苦受就可能當下消失。所以,依著善知識,如理學習、如法修習,就能體會到修學佛法的勝妙。
透過學習四諦法類,了解苦相、苦因,修行可斷苦因、徹底離苦的教授,達到究竟離苦的境界。唯有跟著善知識學習,才能真實的理解教理內涵、如實修行而得到聖教饒益。
學習教法,或許會感到某些困難、痛苦,但這只是不習慣、不熟悉所致,而不是學習教理必然會帶來苦受。沒有這樣的理路,而是要建立正確的認識:學習教理而知曉如何斷離苦因,如實修習而真實斷除苦因。透過學習改變認知與看法,透過修行改變習慣與思路,將對境感受放一邊,透過思路來斷離苦因,達到不再有苦受感覺,當下離苦得樂。
所以,愈學習就會愈快樂,生命就充滿希望。持續努力下去,聽聞、思惟、辨析教理;修行、實踐,受持教法。感恩 老師持續帶領學習,努力辨識教法內涵,建立正確的知見,持續練習。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感恩 老師引導學習法殊勝的相關要義,尤其結合《四家合注》的內容,更清晰的宣講 大師造論時所引用的經論出處。在472講次當中,首先提醒著要有耐心、慢慢研讀、體會師長造論之用心,將教理一字一句的表現出來。感恩 老師鼓勵大家,有耐心的研閱,體會經論之美。而且跟著善知識學習聖教,尤其是 大師教法,很容易就能夠了解整體教理綱要。另外,從何謂「聖言」開始,引導學習四諦法類的要義,清晰的引導正確認識苦受,一定是從教理思惟而來,而不是從感受而來;所以,不要透過自己的體驗,才能正確理解何謂苦相。
這一概念非常重要,沒有 老師特別提醒,總會以為苦受就是對境當下所現起的,沒想到那只是凡夫有限所知之下的見解,一點都不周遍。因為認知不周遍,學習必然難咎真實。一旦對於苦相無法徹底了解,對於探索致苦因就有局限。所以,唯有依著教理思考苦相,仔細探究苦相的導因,對於探索各種致苦因就會比較明晰。
由於對境苦受容易引動煩惱習氣而起負面思路,而且沈溺其中,甚至難以出離。但是,跟著善知識學習,總會學到方法,化解此種陷溺其中的無助感。善知識會提醒著對境所感受的苦,並不是自性如此,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轉變心念,苦受就可能當下消失。所以,依著善知識,如理學習、如法修習,就能體會到修學佛法的勝妙。
透過學習四諦法類,了解苦相、苦因,修行可斷苦因、徹底離苦的教授,達到究竟離苦的境界。唯有跟著善知識學習,才能真實的理解教理內涵、如實修行而得到聖教饒益。
學習教法,或許會感到某些困難、痛苦,但這只是不習慣、不熟悉所致,而不是學習教理必然會帶來苦受。沒有這樣的理路,而是要建立正確的認識:學習教理而知曉如何斷離苦因,如實修習而真實斷除苦因。透過學習改變認知與看法,透過修行改變習慣與思路,將對境感受放一邊,透過思路來斷離苦因,達到不再有苦受感覺,當下離苦得樂。
所以,愈學習就會愈快樂,生命就充滿希望。持續努力下去,聽聞、思惟、辨析教理;修行、實踐,受持教法。感恩 老師持續帶領學習,努力辨識教法內涵,建立正確的知見,持續練習。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吳〇〇 2024-01-01 07:37:36 (j*******5@g***l.***)
感恩老師帶領弟子學習辨識佛陀的聖教。 透過學習四諦,連結到了自己的離苦得樂。苦不是恆常的,是有因的, 而心是無自性的,是有能力可以種下善因的,可以去除苦的。
就像為重病的人輸氧跟輸血, 聽完老師的開示,心裡也著實的被鼓舞與打氣。 只要學習佛陀的聖教,依教而修,我也能徹底的離苦得樂, 而不是被錯誤的常執或者感受所騙。
感恩師父老師帶給弟子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 透過您的引導與加持, 幫助弟子能透過學習廣論,讓自己的心能被正確的引導,從而生出力量。謝謝您!
將聽廣海明月的善行供養師父老師,希望能令您歡喜。也祈願佛陀聖教久住!善士久住!
就像為重病的人輸氧跟輸血, 聽完老師的開示,心裡也著實的被鼓舞與打氣。 只要學習佛陀的聖教,依教而修,我也能徹底的離苦得樂, 而不是被錯誤的常執或者感受所騙。
感恩師父老師帶給弟子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 透過您的引導與加持, 幫助弟子能透過學習廣論,讓自己的心能被正確的引導,從而生出力量。謝謝您!
將聽廣海明月的善行供養師父老師,希望能令您歡喜。也祈願佛陀聖教久住!善士久住!
李〇〇 2023-12-31 18:15:52 (e*********6@g***l.***)
0472講《廣海明月》學習心得 寫信給老師
至心敬礼大宝老師:
真是無比地淨信.感恩師父、老師諄諄教誨!感受到師父、老師引導我們修学《廣論》的用心,而且今天老師特別指出師父說:「如果有人了解佛陀的教法是在講什麼的,哪有人不信佛啊!」這樣深入淺出讓我們一步一步透由觀察四諦十六行相了解苦应知、集应断、滅应証、道应修,這樣依著次第如法修持就可進入聖人果位。还担心我們謗法、走遠路!就是透由這樣的引導才漸次略能明了聖教的文義意趣。乃至教示一切修学都從听聞教法開始、然後去实踐。所以漸次领会老師数数叮嚀專注听法,而堅持修学五大論、毗缽舍那求得甘露妙葯。並隨念老師說:「我費了這麼大力氣講,千萬要專注听喔!」以及為承担我們修学障碍而現病相時而說:「法!對大家是最好的禮物,能利益大家的時候 再辛苦都會堅持!」听到老師這樣饒益我們的苦心真是動容不捨,油然深生心力專注听法供師喜!
祈願老師 法体安康.長久住世.正法久住.利樂一切.
弟子(小字体)李鎌清 顶礼 2024.01.01.
至心敬礼大宝老師:
真是無比地淨信.感恩師父、老師諄諄教誨!感受到師父、老師引導我們修学《廣論》的用心,而且今天老師特別指出師父說:「如果有人了解佛陀的教法是在講什麼的,哪有人不信佛啊!」這樣深入淺出讓我們一步一步透由觀察四諦十六行相了解苦应知、集应断、滅应証、道应修,這樣依著次第如法修持就可進入聖人果位。还担心我們謗法、走遠路!就是透由這樣的引導才漸次略能明了聖教的文義意趣。乃至教示一切修学都從听聞教法開始、然後去实踐。所以漸次领会老師数数叮嚀專注听法,而堅持修学五大論、毗缽舍那求得甘露妙葯。並隨念老師說:「我費了這麼大力氣講,千萬要專注听喔!」以及為承担我們修学障碍而現病相時而說:「法!對大家是最好的禮物,能利益大家的時候 再辛苦都會堅持!」听到老師這樣饒益我們的苦心真是動容不捨,油然深生心力專注听法供師喜!
祈願老師 法体安康.長久住世.正法久住.利樂一切.
弟子(小字体)李鎌清 顶礼 2024.01.01.
包〇〇 2023-12-31 09:36:23 (d*******o@g***l.***)
敬愛的上師:
接續上一講法殊勝分,其第三:本論殊勝分四的第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聖教是希欲解脫或說無死的人、天,應當了知的四聖諦。上師歸結說;「所以佛教的教理雖然是浩瀚精深,但是離不開當前一念的這個心念,離不開這顆心啊!」當覺察不舒服,就要去找怎麼出生這個不舒服,佛陀及善知識們,就是指示出這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導師,即給予離苦得樂的方法,推演至終,發現在自心上的造作,而且有方法使心斷惡修善至轉染成淨!
一年之終、邁向另一年之始,這麼精要的教授指導,我要更努力去掌握運用,感恩上師、吉祥如意。
20231231pm9:36於園區
接續上一講法殊勝分,其第三:本論殊勝分四的第一-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聖教是希欲解脫或說無死的人、天,應當了知的四聖諦。上師歸結說;「所以佛教的教理雖然是浩瀚精深,但是離不開當前一念的這個心念,離不開這顆心啊!」當覺察不舒服,就要去找怎麼出生這個不舒服,佛陀及善知識們,就是指示出這知苦、斷集、證滅、修道的導師,即給予離苦得樂的方法,推演至終,發現在自心上的造作,而且有方法使心斷惡修善至轉染成淨!
一年之終、邁向另一年之始,這麼精要的教授指導,我要更努力去掌握運用,感恩上師、吉祥如意。
20231231pm9:36於園區
林〇〇 2023-12-31 08:47:22 (f******8@g***l.***)
至誠頂禮老師:
感謝老師矯正弟子滑手機查資料的錯誤習慣,嘗試老師教導的閱讀方法,雖還讀不出韻味,心卻澄淨許多,似乎有著一些些寧靜的悅意!
「少勞」就能得到佛陀的密意,以及聽著,學著、就能消滅相續裡「極大罪行」的重擔,想著這兩種殊勝,就不由生起感恩宗大師與師長的心!
老師說這能修法的所依身是高尚和富足的,激勵著弟子要珍惜福報,在今天的跨年夜,弟子要以驗收背書,以及心得回饋供養師長,祈願能令師歡喜!
這一講弟子有個收穫是把「感知的苦」釐清出來,看到自己常陷溺的苦,都是心念的執著,真的是跟苦一起昏掉。很慶幸能聽聞善知識的教言,常在醒覺時那苦就滅了。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弟子發願要做個令師父和老師歡喜的弟子,謹慎自己的三業,認真持守五戒,做為聽聞毗缽舍那的資糧,創造生生世世都能跟隨師長學習的增上生! 祝福老師 法體安康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12/31
感謝老師矯正弟子滑手機查資料的錯誤習慣,嘗試老師教導的閱讀方法,雖還讀不出韻味,心卻澄淨許多,似乎有著一些些寧靜的悅意!
「少勞」就能得到佛陀的密意,以及聽著,學著、就能消滅相續裡「極大罪行」的重擔,想著這兩種殊勝,就不由生起感恩宗大師與師長的心!
老師說這能修法的所依身是高尚和富足的,激勵著弟子要珍惜福報,在今天的跨年夜,弟子要以驗收背書,以及心得回饋供養師長,祈願能令師歡喜!
這一講弟子有個收穫是把「感知的苦」釐清出來,看到自己常陷溺的苦,都是心念的執著,真的是跟苦一起昏掉。很慶幸能聽聞善知識的教言,常在醒覺時那苦就滅了。
在2023年的最後一天,弟子發願要做個令師父和老師歡喜的弟子,謹慎自己的三業,認真持守五戒,做為聽聞毗缽舍那的資糧,創造生生世世都能跟隨師長學習的增上生! 祝福老師 法體安康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3/12/31
梁〇〇 2023-12-30 21:09:36 (w*********1@h*****l.***)
頂禮老師,
這講最後聽到老師說「課上太多就調整一下,如果妳發心護持多了,妳也可以調整一下」。哇,覺得老師是不是在跟弟子說的。弟子前一週工作七天,晚上上課/帶班六天,下一週就生病也快七天了。真的起負擔感而又起了退心。
後來想想老師怎麼說到這兒來的?看到老師說「佛法就是在講妳這顆心怎麼離開痛苦,用什麼方法離開痛苦。所以學佛就不要成為是負擔,因為這有個易於受持。」而且這也跟佛法的作用、體性是相違的。第二點,老師也講到佛法是非常接地氣,當下就可以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不是等到成佛或解脫的那一刻才有,所以跟會覺得負擔也是相違的。所以老師叫我們要在這個負面感受上去分析、想想:「欸!為什麼它成了一種負擔了呢?」弟子覺得老師給的答案是:「妳要知道,這個苦是無常的,剎那、剎那無常。而且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的。那沒有自性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在每時每刻都能可以創造下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事情不是只有單行道,如理調整一下就能去苦,而且是當下就能離苦,這才是佛法的真義。佛法是非常靈巧的。
以上供養老師,祈請老師指導,也感恩老師的指導跟安慰。
紐約弟子
梁惟茜 恭敬頂禮
這講最後聽到老師說「課上太多就調整一下,如果妳發心護持多了,妳也可以調整一下」。哇,覺得老師是不是在跟弟子說的。弟子前一週工作七天,晚上上課/帶班六天,下一週就生病也快七天了。真的起負擔感而又起了退心。
後來想想老師怎麼說到這兒來的?看到老師說「佛法就是在講妳這顆心怎麼離開痛苦,用什麼方法離開痛苦。所以學佛就不要成為是負擔,因為這有個易於受持。」而且這也跟佛法的作用、體性是相違的。第二點,老師也講到佛法是非常接地氣,當下就可以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不是等到成佛或解脫的那一刻才有,所以跟會覺得負擔也是相違的。所以老師叫我們要在這個負面感受上去分析、想想:「欸!為什麼它成了一種負擔了呢?」弟子覺得老師給的答案是:「妳要知道,這個苦是無常的,剎那、剎那無常。而且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的。那沒有自性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在每時每刻都能可以創造下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事情不是只有單行道,如理調整一下就能去苦,而且是當下就能離苦,這才是佛法的真義。佛法是非常靈巧的。
以上供養老師,祈請老師指導,也感恩老師的指導跟安慰。
紐約弟子
梁惟茜 恭敬頂禮
賴〇〇 2023-12-29 10:33:40 (g***s@c********e.**)
剎那、剎那無常的,心念相續,為利有情打死不退。
賴〇〇 2023-12-29 09:01:02 (g***s@c********e.**)
苦。集。滅。道。
冼〇〇 2023-12-29 04:59:26 (s*******k@g***l.***)
敬呈大寶恩師:
弟子此講最深刻是師父曾經說過:「如果有人了解佛陀的教法是講什麼的,哪有人不信佛啊!」
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此講最深刻是師父曾經說過:「如果有人了解佛陀的教法是講什麼的,哪有人不信佛啊!」
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李〇〇 2023-12-28 00:27:05 (m****5@g***l.***)
頂禮老師,感恩老師在這一講從四聖諦的角度趣入,詳細解說辨識聖教的內涵。在般若經卷403也說到教授四諦的內涵。四諦——苦、集、滅、道,是整體佛教的綱要。佛陀宣講八萬四千法蘊的目的就是要讓一切眾生可以究竟離苦得樂。凡夫透過觀察四諦十六行相了解「苦應知」、「集應斷」、 「滅應證」及「道應修」,無倒地了解這個道理並且順著次第如法修持就可進入聖人果位以及最究竟的無死無住涅槃勝位——佛果位,而這些內涵全部收攝在廣論裡。學廣論就是學現觀就是學大般若經——整合了八萬四千法蘊,內容包含了顯義空性次第和隱義現觀次第。佛法之美是可以想像、感受得到的。
感恩老師的他心通,在這裡也點出我們學習上可能碰到的問題——身心疲累而不學了或退心的念頭,而適時鼓勵告訴我們可以調整一下學習狀態,因為煩惱和各種痛苦壓在身心是更累的,師父也說過修行這一條路是沒有退路可走的,所以一定要堅持不停地聽聞教法、思惟教法,用一種除掉的、覺知的辦法把那苦除掉,千萬不要以小苦換大苦。觀察苦諦的無常、苦、空、無我的四種行相,知道苦是剎那無常的而心沒有自性,透過堅強
的心念精勤不懈努力地學法——去聽聞毗缽舍那,去思惟空性,就可以把苦的根本——受生摧毀,跳脫生死輪迴。祈求老師宣講聞毗缽舍那的順緣具足帶著弟子們求得甘露妙藥。
多倫多弟子 明旭 合十頂禮
感恩老師的他心通,在這裡也點出我們學習上可能碰到的問題——身心疲累而不學了或退心的念頭,而適時鼓勵告訴我們可以調整一下學習狀態,因為煩惱和各種痛苦壓在身心是更累的,師父也說過修行這一條路是沒有退路可走的,所以一定要堅持不停地聽聞教法、思惟教法,用一種除掉的、覺知的辦法把那苦除掉,千萬不要以小苦換大苦。觀察苦諦的無常、苦、空、無我的四種行相,知道苦是剎那無常的而心沒有自性,透過堅強
的心念精勤不懈努力地學法——去聽聞毗缽舍那,去思惟空性,就可以把苦的根本——受生摧毀,跳脫生死輪迴。祈求老師宣講聞毗缽舍那的順緣具足帶著弟子們求得甘露妙藥。
多倫多弟子 明旭 合十頂禮
邱〇〇 2023-12-27 22:30:42 (j**********4@g***l.***)
敬禮上師.感恩老師慈悲透過四家合註與仁波切的講記詳細重點扼要的開示聖教的意義.使我內心非常的歡喜.因為透過科判與佛陀宣說四諦的內涵.使我了知如何去辨識聖教.這對我的學習及研討班的經營有很大的幫助.也增添一分我對老師的信心.希求老師再繼續為我們說法.因偉透過老師的修行體驗及所宣說大乘經論與傳承祖師功德.每每給我鼓勵策勵與安慰.要我好好希求空性與學這個法.造下離開苦與苦因.當下就可以離苦得樂.這是我獨自聞思所得不到的效果.
方〇〇 2023-12-27 13:31:09 (t********y@g***l.***)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師長為我們宣說辨識聖教。幫助弟子學習到:
若人若天求無死
希欲解脫及成佛
觀察佛說四諦法
苦是無常心是空
你看它條件是很多的喔!說若人、若天,要希求無死的果位,希欲獲得解脫及一切遍智果位的這種,要怎麼樣啊?就要觀察這裡邊所說的四諦了。用什麼觀察啊?肯定不是用手機、電視觀察對不對?觀察佛所說的這個法蘊──四諦法。
你要知道:這個苦是無常的,剎那、剎那無常的,而且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在每時每刻都可以創造下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可以創造的話,為什麼我要沉在當下的苦受裡不能自拔呢?因為我完全有能力改變,對不對?有的時候看到眼前的果,可能生老病死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依然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啊!比如說我們就要聽聞毗缽舍那了?就去聽聞空性啊、去思惟空性,這都是對三有輪迴直接摧毀它的根本的法。所以佛教的教理雖然是浩瀚精深,但是離不開當前一念的這個心念,離不開這顆心啊!大家認為呢?
臺灣新竹弟子方光宗恭敬頂禮
感恩師長為我們宣說辨識聖教。幫助弟子學習到:
若人若天求無死
希欲解脫及成佛
觀察佛說四諦法
苦是無常心是空
你看它條件是很多的喔!說若人、若天,要希求無死的果位,希欲獲得解脫及一切遍智果位的這種,要怎麼樣啊?就要觀察這裡邊所說的四諦了。用什麼觀察啊?肯定不是用手機、電視觀察對不對?觀察佛所說的這個法蘊──四諦法。
你要知道:這個苦是無常的,剎那、剎那無常的,而且這個心也是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在每時每刻都可以創造下一個美好的未來。如果可以創造的話,為什麼我要沉在當下的苦受裡不能自拔呢?因為我完全有能力改變,對不對?有的時候看到眼前的果,可能生老病死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依然可以種下不是生老病死的因啊!比如說我們就要聽聞毗缽舍那了?就去聽聞空性啊、去思惟空性,這都是對三有輪迴直接摧毀它的根本的法。所以佛教的教理雖然是浩瀚精深,但是離不開當前一念的這個心念,離不開這顆心啊!大家認為呢?
臺灣新竹弟子方光宗恭敬頂禮
黃〇〇 2023-12-27 05:07:18 (w********3@y***o.***.**)
頂禮敬愛的師父老師:
弟子在聽完老師念誦四家合註的這段文字時,口中不自覺說出:「哇!好多!」接著就聽到老師說了一段勉勵我們的話。那時會心一笑,覺得老師真的很懂弟子的心。
在中間老師有問到:「一談到苦,是感知到的苦呢?還是透過學習教理知道的苦?」讓弟子有所反思。平時大多是感受到關於身體、人際或金錢帶來的苦,也習慣在境上找辦法解決,很少思考到最根本的苦因,是煩惱所導致。
佛法能幫助我們「當下、當下的離苦得樂」這一點,對弟子也是很好的提醒。我經常覺得修行是當下苦,未來才快樂,原來看待苦樂仍以感受為主,而不是重視苦樂之因。就如老師最後所說,儘管生老病死無法改變,但當下一念就能種下樂因,這樣的積極思惟是弟子要學習的。
感恩老師對於聖教的引導,如此結合內心,也期待開始學習毗缽舍那。
弟子在聽完老師念誦四家合註的這段文字時,口中不自覺說出:「哇!好多!」接著就聽到老師說了一段勉勵我們的話。那時會心一笑,覺得老師真的很懂弟子的心。
在中間老師有問到:「一談到苦,是感知到的苦呢?還是透過學習教理知道的苦?」讓弟子有所反思。平時大多是感受到關於身體、人際或金錢帶來的苦,也習慣在境上找辦法解決,很少思考到最根本的苦因,是煩惱所導致。
佛法能幫助我們「當下、當下的離苦得樂」這一點,對弟子也是很好的提醒。我經常覺得修行是當下苦,未來才快樂,原來看待苦樂仍以感受為主,而不是重視苦樂之因。就如老師最後所說,儘管生老病死無法改變,但當下一念就能種下樂因,這樣的積極思惟是弟子要學習的。
感恩老師對於聖教的引導,如此結合內心,也期待開始學習毗缽舍那。
總共 18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