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〇〇 2021-09-28 11:00:03 (1*******a@g***l.***)
至誠頂禮老師:
至心祈求老師無上加持,加持弟子歡喜跟隨師父老師在內心裡建立從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趨向大乘的正確的見解!
憶念起師父宣講廣論,是非常簡明的來說,而把這個簡明的理由,就馬上能夠用在我們身心上頭的,了解本論的殊勝!產生一個善法欲!如此善巧地垂賜給我們如此殊勝的禮物!讓我從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透過聽開 老師法雨甘露智慧光明的指引,探索生命的真相,真正離苦得樂的方法.而開始認識自己生命顛倒的現狀!雖然與經典的差距是那麼大!讓我震驚,但開始可以翻轉啊!這無比的功德德!讓弟子極深的感恩啊!在我無始劫以自己為中心所造的業在輪迴中受盡了無邊的痛苦!而今師父老師教導弟子學會胸懷法界、普潤蒼生!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老師說: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佛陀、善知識一定是抉擇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若还是會想忙自己是好的!老師說:但最後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再想想善財童子與舍利弗的公案!弟子是信善知識?還是信自己呢?無限感恩老師…至心祈求…….
至心祈求老師無上加持,加持弟子歡喜跟隨師父老師在內心裡建立從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趨向大乘的正確的見解!
憶念起師父宣講廣論,是非常簡明的來說,而把這個簡明的理由,就馬上能夠用在我們身心上頭的,了解本論的殊勝!產生一個善法欲!如此善巧地垂賜給我們如此殊勝的禮物!讓我從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透過聽開 老師法雨甘露智慧光明的指引,探索生命的真相,真正離苦得樂的方法.而開始認識自己生命顛倒的現狀!雖然與經典的差距是那麼大!讓我震驚,但開始可以翻轉啊!這無比的功德德!讓弟子極深的感恩啊!在我無始劫以自己為中心所造的業在輪迴中受盡了無邊的痛苦!而今師父老師教導弟子學會胸懷法界、普潤蒼生!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老師說: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佛陀、善知識一定是抉擇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若还是會想忙自己是好的!老師說:但最後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再想想善財童子與舍利弗的公案!弟子是信善知識?還是信自己呢?無限感恩老師…至心祈求…….
李〇〇 2021-09-15 23:06:03 (l********n@g***l.***)
2021-9/12 第360講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一開始就要建立這樣的概念?」以「概念」為道基,循著道軌,通往佛智,圓竟佛果;途中不偏不倚,不虛不斷,按圖索驥,可以保任,功不唐捐。
為德不卒,越幫越忙,皆非菩薩衷心所願!因此菩薩在施行利他事業時,肯定需要慈悲和智慧等有效經驗的累積,便於利生事業,一出手,即任運到位!
一開始建立大乘發心,由著深見廣行,練磨長養心智,容受大乘法義!本著處處幫助別人,建立起自己淨土的信念,那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執念,不再形成障蔽,修著修著,淨化了自己,也昇華了境界。
誓願渡盡眾生,斷除煩惱,修習善法,圓成佛道!將處心積慮的方向改了,一切造業,從善如流,菩提自然莊嚴!開開心心追隨佛菩薩!歡歡喜喜跟緊師長的腳步!再沒有更理想的皈依處了!
謝謝師父!謝謝老師!深深感恩。
「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一開始就要建立這樣的概念?」以「概念」為道基,循著道軌,通往佛智,圓竟佛果;途中不偏不倚,不虛不斷,按圖索驥,可以保任,功不唐捐。
為德不卒,越幫越忙,皆非菩薩衷心所願!因此菩薩在施行利他事業時,肯定需要慈悲和智慧等有效經驗的累積,便於利生事業,一出手,即任運到位!
一開始建立大乘發心,由著深見廣行,練磨長養心智,容受大乘法義!本著處處幫助別人,建立起自己淨土的信念,那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執念,不再形成障蔽,修著修著,淨化了自己,也昇華了境界。
誓願渡盡眾生,斷除煩惱,修習善法,圓成佛道!將處心積慮的方向改了,一切造業,從善如流,菩提自然莊嚴!開開心心追隨佛菩薩!歡歡喜喜跟緊師長的腳步!再沒有更理想的皈依處了!
謝謝師父!謝謝老師!深深感恩。
黃〇〇 2021-09-15 06:21:37 (m*********w@g***l.***)
禮敬大寶恩師
原來,這就是上師口中的,一開始發心,就很神奇的重要原因呀!實在是太美好了!弟子會好好跟著師父、上師,學弘宗大師圓滿顯密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 黃美綺 虔誠合十
原來,這就是上師口中的,一開始發心,就很神奇的重要原因呀!實在是太美好了!弟子會好好跟著師父、上師,學弘宗大師圓滿顯密教法,直至成佛,永不退心!
弟子 黃美綺 虔誠合十
李〇〇 2021-09-13 21:21:35 (d*****************7@g***l.***)
感恩頂禮大寶上師、師父。感恩你們孜孜不倦的為我們講解廣論,讓我們知道大乘才是我們學佛必須要走的路。之前對於成佛,會覺得只是故事,和我們沒什麼關係。但在上師師父的引導下,我們才知道,原來成佛是有方法、有次第的,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走上這條圓滿的道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感恩頂禮上師師父,為我們開顯了這條殊勝的道路
龔〇〇 2021-09-13 11:10:40 (t***********a@g***l.***)
頂禮敬愛的師父、上師🙇
弟子再再聽聞,更深刻的感受到師父上師說的:菩薩幫別人忙,建立自己的淨土,這個淨土,就是成佛資糧。
當發菩提心後,在道次第的基礎下,恆常不間斷的透由幫助他人,累積到的是自己成佛的資糧,透由止觀雙運,一步步邁向加行道,等到證悟空性,獲得見道位,也就成為登地菩薩了,再一步步修道,然後無學道,獲一切智智,成佛。這一切都需要資糧。就像上師止觀開示宗大師說止資糧,要能修止觀雙運,不僅道次第要非常通達外,更需要修的資糧,也像師父說的,資糧不夠,修不上去。
非常感恩師父上師的說法恩,讓弟子一開始學佛就能遇到師長,遇到宗大師這麼殊勝的教法,又有師父上師這麼應弟子的根器,不厭其煩的深入淺出的讓弟子能聽懂體會師長佛陀的密意。
祈願祈求師父上師宗大師釋迦佛加持弟子,能在此生進入資糧道,,恆常猛力的集一切修道成佛資糧,早日證悟空性獲得見道位,成為登地菩薩,然後早日能夠成為不退轉菩薩,才能真正自在遊戲六道中饒益眾生,圓滿利他。
弟子誓願盡未來際都要為利眾生,建教弘法利生,唯求佛道,生生增上暇滿身,永不離師父、上師,要用宗大師、佛陀教法饒益一切為解脫成佛的眾生💖🙏
弟子家慧恭敬頂禮🙇
弟子再再聽聞,更深刻的感受到師父上師說的:菩薩幫別人忙,建立自己的淨土,這個淨土,就是成佛資糧。
當發菩提心後,在道次第的基礎下,恆常不間斷的透由幫助他人,累積到的是自己成佛的資糧,透由止觀雙運,一步步邁向加行道,等到證悟空性,獲得見道位,也就成為登地菩薩了,再一步步修道,然後無學道,獲一切智智,成佛。這一切都需要資糧。就像上師止觀開示宗大師說止資糧,要能修止觀雙運,不僅道次第要非常通達外,更需要修的資糧,也像師父說的,資糧不夠,修不上去。
非常感恩師父上師的說法恩,讓弟子一開始學佛就能遇到師長,遇到宗大師這麼殊勝的教法,又有師父上師這麼應弟子的根器,不厭其煩的深入淺出的讓弟子能聽懂體會師長佛陀的密意。
祈願祈求師父上師宗大師釋迦佛加持弟子,能在此生進入資糧道,,恆常猛力的集一切修道成佛資糧,早日證悟空性獲得見道位,成為登地菩薩,然後早日能夠成為不退轉菩薩,才能真正自在遊戲六道中饒益眾生,圓滿利他。
弟子誓願盡未來際都要為利眾生,建教弘法利生,唯求佛道,生生增上暇滿身,永不離師父、上師,要用宗大師、佛陀教法饒益一切為解脫成佛的眾生💖🙏
弟子家慧恭敬頂禮🙇
倪〇〇 2021-09-13 03:14:59 (c************4@g***l.***)
頂禮大寶恩師
感恩老師日夜辛苦, 為弟子們錄廣海明月和止觀, 弟子應要努力如理聽聞及練習辨析 .
弟子學習到"菩薩處處地方幫忙別人, 建立自己的淨土"和
"慢慢地在內心裡建立, 從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 趣向大乘的正確的見解 " “要常常放在心上想"
老師點醒弟子邪宗: “我連自己都幫不了,
我怎能幫別人呢 ? 所以先幫自己之後我再幫別人不是也可以嗎?為何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 弟子真的經常這樣想, 所以經常沒心力幫人, 藉口很多 !!
老師的喻: 左撇子改成用右手, 很困難, 因為習慣了!
另一個喻: 小孩子學語言容易, 大人就難了!!
很驚醒弟子!! 千真萬確!! 所以弟子最近練習發心比以前認真, 虔誠些!! 思惟到 "一開始發心真划算, 相信師父, 老師 一定會告訴弟子最好的生命方向 : 要走大乘道, 為利有情願成佛 !!
以此供養老師 !
祈願 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感恩老師日夜辛苦, 為弟子們錄廣海明月和止觀, 弟子應要努力如理聽聞及練習辨析 .
弟子學習到"菩薩處處地方幫忙別人, 建立自己的淨土"和
"慢慢地在內心裡建立, 從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 趣向大乘的正確的見解 " “要常常放在心上想"
老師點醒弟子邪宗: “我連自己都幫不了,
我怎能幫別人呢 ? 所以先幫自己之後我再幫別人不是也可以嗎?為何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 弟子真的經常這樣想, 所以經常沒心力幫人, 藉口很多 !!
老師的喻: 左撇子改成用右手, 很困難, 因為習慣了!
另一個喻: 小孩子學語言容易, 大人就難了!!
很驚醒弟子!! 千真萬確!! 所以弟子最近練習發心比以前認真, 虔誠些!! 思惟到 "一開始發心真划算, 相信師父, 老師 一定會告訴弟子最好的生命方向 : 要走大乘道, 為利有情願成佛 !!
以此供養老師 !
祈願 老師 法體安康 長久住世 常轉法輪
陳〇〇 2021-09-12 13:11:37 (t******n@s*****n.***.**)
頂禮老師 !
感恩老師 ,本講讓弟子領悟發心的重要 ,凡事要以為利益一切有情、利他、利益團體為意樂 ,弟子平日做事縱使偶而會發心 ,但只是零零落落 ,無法片片全面 ,處處以幫助別人為念 ,總習慣性地想自己 ,或非理作意 ,而忘了發心的重要 ,今天觀察內心 ,調伏排除心裡非理作意、或貪瞋痴的念頭 ,告訴自己遇到境要用正知正念去思惟 ,作師所喜 ,以善念造善業為宗 ,要將境轉為資糧和功德 ,以此每天時刻觀察要求自己 做到,並朝增上道邁進 !
感恩老師慈悲開示 !
弟子聰亨頂禮
感恩老師 ,本講讓弟子領悟發心的重要 ,凡事要以為利益一切有情、利他、利益團體為意樂 ,弟子平日做事縱使偶而會發心 ,但只是零零落落 ,無法片片全面 ,處處以幫助別人為念 ,總習慣性地想自己 ,或非理作意 ,而忘了發心的重要 ,今天觀察內心 ,調伏排除心裡非理作意、或貪瞋痴的念頭 ,告訴自己遇到境要用正知正念去思惟 ,作師所喜 ,以善念造善業為宗 ,要將境轉為資糧和功德 ,以此每天時刻觀察要求自己 做到,並朝增上道邁進 !
感恩老師慈悲開示 !
弟子聰亨頂禮
陳〇〇 2021-09-12 10:02:28 (a*********7@g***l.***)
大家好,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趣向大乘。
真如老師說,【菩提心果生生不息
種一顆蘋果樹,在它結果之後,它便年年生果,而且越長越大、越結越多;菩提心,像蘋果樹一樣,會無窮次地結出善樂的果,生生不息。】
末學今晚連線南海寺僧團共誦《大般若經》約20分鐘,這是個美好的約會喔,讓每個週日夜晚更加璀璨!希望這樣乘大乘的誓願能生生世世,生生不息,為自他做最大的饒益。感恩大家的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趣向大乘。
真如老師說,【菩提心果生生不息
種一顆蘋果樹,在它結果之後,它便年年生果,而且越長越大、越結越多;菩提心,像蘋果樹一樣,會無窮次地結出善樂的果,生生不息。】
末學今晚連線南海寺僧團共誦《大般若經》約20分鐘,這是個美好的約會喔,讓每個週日夜晚更加璀璨!希望這樣乘大乘的誓願能生生世世,生生不息,為自他做最大的饒益。感恩大家的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林〇〇 2021-09-12 07:58:37 (v**********0@g***l.***)
頂禮師父、老師
感恩老師一再教導我們看廣論、看師父開示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並了解文字的內涵,去體會宗大師、師父講這個文字的心意。弟子想起自己小時候看書都會與同學比賽誰看得比較快,看愈快就愈有成就感,卻養成一種不認真看書的習性。現在發現看經典也會有這種習慣,看了三行可能只看到幾個字,其他都是囫圇吞棗而過,看完就忘記了,原來居然連怎麼看書都不會。現在會試著放慢速度多看幾遍。老師在第一講開示的內涵有提到,老師會一直提醒我們,學起來就不會花了很多時間,卻得到很少的受益。體會到老師為何講說的速度會這麼慢,是不是要提醒我們學習要慢慢地學,用心學,不要只急著想看更多卻沒有將眼前的文字真的讀懂讀進心裡呢?
感恩師父 老師、大寶僧團 慈悲教導。
感恩老師一再教導我們看廣論、看師父開示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並了解文字的內涵,去體會宗大師、師父講這個文字的心意。弟子想起自己小時候看書都會與同學比賽誰看得比較快,看愈快就愈有成就感,卻養成一種不認真看書的習性。現在發現看經典也會有這種習慣,看了三行可能只看到幾個字,其他都是囫圇吞棗而過,看完就忘記了,原來居然連怎麼看書都不會。現在會試著放慢速度多看幾遍。老師在第一講開示的內涵有提到,老師會一直提醒我們,學起來就不會花了很多時間,卻得到很少的受益。體會到老師為何講說的速度會這麼慢,是不是要提醒我們學習要慢慢地學,用心學,不要只急著想看更多卻沒有將眼前的文字真的讀懂讀進心裡呢?
感恩師父 老師、大寶僧團 慈悲教導。
張〇〇 2021-09-12 06:25:45 (j*************6@g***l.***)
在學習時常會順著內文覺得有道理的全盤接受,但這個接受是”滑過去”的承許,不是內心堅定不移的承許。應要試著提出質問,挑戰自己的內心。
先生不是廣論同修,所以他會常質疑我的學習,甚至於提出反面的想法。當遇到這樣的狀況時,弟子會試著反駁他,但弟子卻也常無法找到有力的理論來說服他,所以到最後弟子總是會回答:[你不懂啦!]。
當我無法說服他時,很可能就是深埋在我心裡的邪見。只是現在的我作意去壓制自己的想法轉而接受老師的理路。但很有可能一對境時,這深埋的邪見與習氣就會把我拉往反方向偏過去。所以常會有明明知道,為何做不到的窘境。
感恩師長教導,要試著多練習://這是師父問我們的,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概念是正確的嗎?我們可以由於這樣的概念動轉心意嗎?我們可以去想一想,甚至可以完全列出反命題//
也要感謝先生常幫我出”反命題”,讓我有機會進一步的思惟,進一步的堅定內心的承許。
弟子對於初發心有豁然開朗之感。從左手換右手、從心懷蒼生王子的教育、從小學習語言的喻,讓弟子更理解一開始養成好的習慣是最省時最省力的。弟子會多思惟「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將此觀點清晰凝聚在自己的心裡。
先生不是廣論同修,所以他會常質疑我的學習,甚至於提出反面的想法。當遇到這樣的狀況時,弟子會試著反駁他,但弟子卻也常無法找到有力的理論來說服他,所以到最後弟子總是會回答:[你不懂啦!]。
當我無法說服他時,很可能就是深埋在我心裡的邪見。只是現在的我作意去壓制自己的想法轉而接受老師的理路。但很有可能一對境時,這深埋的邪見與習氣就會把我拉往反方向偏過去。所以常會有明明知道,為何做不到的窘境。
感恩師長教導,要試著多練習://這是師父問我們的,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概念是正確的嗎?我們可以由於這樣的概念動轉心意嗎?我們可以去想一想,甚至可以完全列出反命題//
也要感謝先生常幫我出”反命題”,讓我有機會進一步的思惟,進一步的堅定內心的承許。
弟子對於初發心有豁然開朗之感。從左手換右手、從心懷蒼生王子的教育、從小學習語言的喻,讓弟子更理解一開始養成好的習慣是最省時最省力的。弟子會多思惟「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將此觀點清晰凝聚在自己的心裡。
李〇〇 2021-09-12 06:20:06 (e*********6@g***l.***)
〈360講〉《廣海明月》學習心得 寫信給老師
至心礼敬大宝老師 :
真是無比地淨信、感恩師父、老師谆谆教誨,數數関懐、叮嚀大乘意樂發心,感受到透由老師殷切囑咐跟隨師父欢喜趣向大乘,一開始為我們明確指出趣向大乘生生增上所要証達的高遠目標,而能深生清晰明了的依循方向。
油然憶念師父、老師说法教化常以世間比如作生意為喻,欲令易解之用心,記得初學時師父講發心就以:不只希求腳踏車而已!二十多年過去了師父的教授教誡,乃至老師教示:生命無限的時間軸!總能銘記於心,而能漸次在行持中串習成善等流。這樣了知前世、後世,而生心力堅持繼續修學《廣論》乃至对依止師父傳承的老師心無二念。
而策勵要做到老師所教導的要學很多,解決之道也多,才有能力幫助很多人乃至一切眾生。如果說自己都不能解脫生死輪迴何能幫助別人,世間事如此,何況是修學佛法。由此審思而能漸次對治習性毛病,並堅持繼續修學五大論、背誦經論、大禮拜懺,肯定習慣是可以轉的,肯定師父、老師自己走過了、成功了,我們跟隨著學這就對了!
祈願老師 法体康泰 長久住世 正法久住 利樂一切
至心礼敬大宝老師 :
真是無比地淨信、感恩師父、老師谆谆教誨,數數関懐、叮嚀大乘意樂發心,感受到透由老師殷切囑咐跟隨師父欢喜趣向大乘,一開始為我們明確指出趣向大乘生生增上所要証達的高遠目標,而能深生清晰明了的依循方向。
油然憶念師父、老師说法教化常以世間比如作生意為喻,欲令易解之用心,記得初學時師父講發心就以:不只希求腳踏車而已!二十多年過去了師父的教授教誡,乃至老師教示:生命無限的時間軸!總能銘記於心,而能漸次在行持中串習成善等流。這樣了知前世、後世,而生心力堅持繼續修學《廣論》乃至对依止師父傳承的老師心無二念。
而策勵要做到老師所教導的要學很多,解決之道也多,才有能力幫助很多人乃至一切眾生。如果說自己都不能解脫生死輪迴何能幫助別人,世間事如此,何況是修學佛法。由此審思而能漸次對治習性毛病,並堅持繼續修學五大論、背誦經論、大禮拜懺,肯定習慣是可以轉的,肯定師父、老師自己走過了、成功了,我們跟隨著學這就對了!
祈願老師 法体康泰 長久住世 正法久住 利樂一切
黄〇〇 2021-09-12 04:27:49 (c**************6@y***o.***.**)
頂禮老師:幫了別人原來是幫了自己,建立自己將來的淨土。一開始就要真實地發心、趣向大乘,處處幫忙別人,習慣了之後將來會省卻很多路,這是佛陀的教導,師父處處地方跟我們講走大乘,幫忙他人,建立自己的淨土。
感恩師父老師。
弟子黄妙華恭敬頂禮
感恩師父老師。
弟子黄妙華恭敬頂禮
謝〇〇 2021-09-12 01:27:35 (h**********g@g***l.***)
頂禮大寶恩師,
弟子深深感受到老師的用意,就是當我們一開始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心中的道之正體就跟師父老師宗大師真正對在一起:大乘發心-一個菩薩乘的主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有次第地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就會體會到一切聖教無違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殊勝,每一片葉子都是法藥,希求一切智智,才有能力圓滿解決一切自他的問題。
弟子恭敬頂禮感恩合十
弟子深深感受到老師的用意,就是當我們一開始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們心中的道之正體就跟師父老師宗大師真正對在一起:大乘發心-一個菩薩乘的主體,在老師的帶領下有次第地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就會體會到一切聖教無違及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殊勝,每一片葉子都是法藥,希求一切智智,才有能力圓滿解決一切自他的問題。
弟子恭敬頂禮感恩合十
謝〇〇 2021-09-12 00:35:13 (h**********g@g***l.***)
頂禮大寶恩師,
非常感恩老師貼緊師父手抄、宗大師的原文,細細地引導弟子們策發大乘發心走上菩提道。之前我們都會覺得走大乘,都是想以後再說,因為害怕一開始就辛苦,真的是顛倒啊!其實透過老師循循善說,就像師父說: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如果剛開始沒發心走大乘,那才真的要受多長時間的無量無邊的苦!師父在告訴我們一條最省力、最划算、最美的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賣汽車的喻: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是在造集自己成佛的資糧,這也是淨罪集資最有效的路,當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在遇到困難時,就在自己的腳下那一步,堅持住!我們要當一個胸懷法界、普潤蒼生的法王子!!!
弟子恭敬頂禮感恩合十
非常感恩老師貼緊師父手抄、宗大師的原文,細細地引導弟子們策發大乘發心走上菩提道。之前我們都會覺得走大乘,都是想以後再說,因為害怕一開始就辛苦,真的是顛倒啊!其實透過老師循循善說,就像師父說: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如果剛開始沒發心走大乘,那才真的要受多長時間的無量無邊的苦!師父在告訴我們一條最省力、最划算、最美的路,我們要用心去體會賣汽車的喻:幫了別人忙,把我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了,就是在造集自己成佛的資糧,這也是淨罪集資最有效的路,當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在遇到困難時,就在自己的腳下那一步,堅持住!我們要當一個胸懷法界、普潤蒼生的法王子!!!
弟子恭敬頂禮感恩合十
忽〇〇 2021-09-11 11:57:35 (g***********8@g***l.***)
頂禮悲智圓滿的上師:
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
1. 如果一開始不發心(主要先幫自己,等到以後再幫忙他人),會養成處處地方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遇到真正要利他的時候就經驗不足,很容易退回主要為自己的壞習慣。要改是特別地困難,距離目標更遙遠。一開始就有正確認識,知道利他自利是同時完成的事、在心上常常想一想發心,處處地方幫忙別人,這樣成佛反而最省力。
2. 佛陀、師父和您這麼有智慧,一定給我們找一條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路。師父從廣論第一頁到現在,只要一有機會就跟我們說大乘很好,請走大乘!您也在每一個聞法的機會時勸發我們要用一個大乘的發心來聞法,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要忘記發心。
不能發心的困難?
1. 不夠了解為什麼要發心、發心的勝利、不發心的過患
2. 想說以後再發也可以
3. 發心幫人很累,不發心會比較快、比較輕鬆
4. 別人或大多數的人不需要我幫忙
5. 沒有能力幫忙所有的人...
此講有點像要清理排油煙機裡面那堆積已久的極厚重的油垢,很難清!正因為難,所以要靠一群人陪伴,堅持的清下去。更需要您法語甘露不斷加持!感恩您讓弟子在法人事業中練習發心、練習幫忙他人!祈求恩師恆攝受!
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
1. 如果一開始不發心(主要先幫自己,等到以後再幫忙他人),會養成處處地方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遇到真正要利他的時候就經驗不足,很容易退回主要為自己的壞習慣。要改是特別地困難,距離目標更遙遠。一開始就有正確認識,知道利他自利是同時完成的事、在心上常常想一想發心,處處地方幫忙別人,這樣成佛反而最省力。
2. 佛陀、師父和您這麼有智慧,一定給我們找一條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路。師父從廣論第一頁到現在,只要一有機會就跟我們說大乘很好,請走大乘!您也在每一個聞法的機會時勸發我們要用一個大乘的發心來聞法,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要忘記發心。
不能發心的困難?
1. 不夠了解為什麼要發心、發心的勝利、不發心的過患
2. 想說以後再發也可以
3. 發心幫人很累,不發心會比較快、比較輕鬆
4. 別人或大多數的人不需要我幫忙
5. 沒有能力幫忙所有的人...
此講有點像要清理排油煙機裡面那堆積已久的極厚重的油垢,很難清!正因為難,所以要靠一群人陪伴,堅持的清下去。更需要您法語甘露不斷加持!感恩您讓弟子在法人事業中練習發心、練習幫忙他人!祈求恩師恆攝受!
陳〇〇 2021-09-11 07:14:52 (a*********7@g***l.***)
大家好,
真如老師說,【無窮大的回報
如果知道發心的利益,誰還願意費那麼大的辛苦,只賺一點點回報?所謂發心的利益,就是你布施別人一粒米,乘以無窮大;你點一盞燈,乘以無窮大;你禮佛一拜,乘以無窮大……,全是這種一本萬利,而且穩賺不虧的事情,那誰還願意不重視發心?】
末學上午去参加刁李香連大德的《無常經》法會,家人們對於往生的母親充滿了滿滿的感謝。末學很感謝這個因緣,讓我知道自己虧欠親人們很多,都要向他們懺悔!末學也很慶慰有此【發現】,正能學習如何彌補這個缺憾,學習以生生世世的付出來圓滿而增上圓滿。在無限生命中,只有這條路,就是跟著師父老師歡喜地走上大乘道,沒有退路。感謝大家一路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真如老師說,【無窮大的回報
如果知道發心的利益,誰還願意費那麼大的辛苦,只賺一點點回報?所謂發心的利益,就是你布施別人一粒米,乘以無窮大;你點一盞燈,乘以無窮大;你禮佛一拜,乘以無窮大……,全是這種一本萬利,而且穩賺不虧的事情,那誰還願意不重視發心?】
末學上午去参加刁李香連大德的《無常經》法會,家人們對於往生的母親充滿了滿滿的感謝。末學很感謝這個因緣,讓我知道自己虧欠親人們很多,都要向他們懺悔!末學也很慶慰有此【發現】,正能學習如何彌補這個缺憾,學習以生生世世的付出來圓滿而增上圓滿。在無限生命中,只有這條路,就是跟著師父老師歡喜地走上大乘道,沒有退路。感謝大家一路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蕭〇〇 2021-09-11 05:19:46 (r********o@g***l.***)
學習師父老師從356講~360講的理路,弟子也漸漸地幫自己這四年多來的創業經驗做了一次總結。很隨喜自己竟有這樣的善根,當初從一個產業小白進入無毒建材產業,一路上的跌跌撞撞,破皮流血的小傷沒少;但卻在過程中不斷增長對師長的依止,也透過日日的聽聞、真實地向內調伏,增長自己的智慧。如同老師說的,遇到問題,遇到別人為難自己、自己為難自己的問題,祈求師父老師,希求向上一步!
心中深信,會遇到眼前的坎一定是我有足夠的資糧可以跨越!遇到困難,會讓弟子對師父老師、對大師教法更加仰望!希求自己努力積集資糧,增長智慧,進而能有能力解決問題。現在之所以不能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修行,不是事情真的解決不了。
每次遇境,都再再策勵自己堅固想透過無毒建材帶給大家純淨生活空間的發心!也期許自己就這樣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向師父老師!聽到老師在359講說: 「一開始就要準備好,你準備好了,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主幹服務的,都會匯歸於主幹。」自己多次感動流淚。當目標確立了,一路上所有的資糧都為了利益有情的目標而服務!感恩師父老師的教導!祈求您生生世世攝受弟子!
心中深信,會遇到眼前的坎一定是我有足夠的資糧可以跨越!遇到困難,會讓弟子對師父老師、對大師教法更加仰望!希求自己努力積集資糧,增長智慧,進而能有能力解決問題。現在之所以不能解決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那樣的修行,不是事情真的解決不了。
每次遇境,都再再策勵自己堅固想透過無毒建材帶給大家純淨生活空間的發心!也期許自己就這樣一小步一小步的走向師父老師!聽到老師在359講說: 「一開始就要準備好,你準備好了,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主幹服務的,都會匯歸於主幹。」自己多次感動流淚。當目標確立了,一路上所有的資糧都為了利益有情的目標而服務!感恩師父老師的教導!祈求您生生世世攝受弟子!
劉〇〇 2021-09-10 23:15:57 (q****2@g***l.***)
對自己大乘發心,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原因,終於在這兩講中,找到了。
因為沒有正確的了解,一開始沒有堅固有力的發心!遇到困難,就縮回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您太了解我了,若不是上師點出自己的問題,那種虛虛的,站在正理的對立面的狀況,永遠無法改善!
還有,遇到困難時,不是陷入負面情緒,而是想我的修行還不夠,我要加油,希求一切智智!讓自己的發心更增廣、更熾烈!
上師以左撇子的喻,一旦習慣養成了,要改變,是何其困難!自己痛苦,時間又長。王子、小康之子的教育,導致天差地遠的結果。我被說服了!
我要天天練發大乘心,想快快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改掉自己有能力了以後,再去幫助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想學會胸懷法界,普潤蒼生,快速累積廣大資糧!
弟子慧依頂禮
因為沒有正確的了解,一開始沒有堅固有力的發心!遇到困難,就縮回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您太了解我了,若不是上師點出自己的問題,那種虛虛的,站在正理的對立面的狀況,永遠無法改善!
還有,遇到困難時,不是陷入負面情緒,而是想我的修行還不夠,我要加油,希求一切智智!讓自己的發心更增廣、更熾烈!
上師以左撇子的喻,一旦習慣養成了,要改變,是何其困難!自己痛苦,時間又長。王子、小康之子的教育,導致天差地遠的結果。我被說服了!
我要天天練發大乘心,想快快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改掉自己有能力了以後,再去幫助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想學會胸懷法界,普潤蒼生,快速累積廣大資糧!
弟子慧依頂禮
林〇〇 2021-09-10 20:12:19 (w********9@g***l.***)
尊貴的恩師:
若念文字,每日發心的文字,有感覺嗎?有感覺就不會對自己的所造的每一個念頭,沒有感覺,告訴自己已經發心,為何碰到暴惡有情就想退?為何看到惡道行走者立刻轉身?是發心不夠堅定?是自己能力不足?恩師,這條路要有勇氣,要能面對自己,要真的想走。
更覺得師父,恩師,有勝師兄的精神讓弟子更是敬仰。希望能有這樣的有氣去發心。
佛弟子文玲恭敬頂禮2021.09.11
若念文字,每日發心的文字,有感覺嗎?有感覺就不會對自己的所造的每一個念頭,沒有感覺,告訴自己已經發心,為何碰到暴惡有情就想退?為何看到惡道行走者立刻轉身?是發心不夠堅定?是自己能力不足?恩師,這條路要有勇氣,要能面對自己,要真的想走。
更覺得師父,恩師,有勝師兄的精神讓弟子更是敬仰。希望能有這樣的有氣去發心。
佛弟子文玲恭敬頂禮2021.09.11
陈〇 2021-09-10 14:08:09 (c*******6@h*****l.***)
(续前)
比方说小乘的涅槃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什么叫做“沉空滞寂”呢?什么叫做“不能动了”呢?虽然不能动了,可是他还是见得到佛,看得到佛陀的功德比自己圆满,然后还要回小向大,那他不就又能动了吗?这个“涅槃”是怎么回事儿呢?
比方说是每个阿罗汉都不开心吗?《维摩诘经》说一个阿罗汉见到了佛,知道了自己自利不圆满,因此大哭三天,回小向大。可是就没有一个快乐的阿罗汉吗?因为我不一定要求最好的啊,阿罗汉是圣者已经很厉害了,好比我要赚钱,不一定要做世界首富,财富排行榜上面我只要排个一百名,日子都不要太爽,干嘛要做首富呢?就不能做一个知足常乐的阿罗汉吗?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面,希望听到老师更多的解释。希望心中的邪执能够慢慢净除,慢慢把“一开始就要发心趣向大乘”的见解建立在心中。
比方说小乘的涅槃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什么叫做“沉空滞寂”呢?什么叫做“不能动了”呢?虽然不能动了,可是他还是见得到佛,看得到佛陀的功德比自己圆满,然后还要回小向大,那他不就又能动了吗?这个“涅槃”是怎么回事儿呢?
比方说是每个阿罗汉都不开心吗?《维摩诘经》说一个阿罗汉见到了佛,知道了自己自利不圆满,因此大哭三天,回小向大。可是就没有一个快乐的阿罗汉吗?因为我不一定要求最好的啊,阿罗汉是圣者已经很厉害了,好比我要赚钱,不一定要做世界首富,财富排行榜上面我只要排个一百名,日子都不要太爽,干嘛要做首富呢?就不能做一个知足常乐的阿罗汉吗?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面,希望听到老师更多的解释。希望心中的邪执能够慢慢净除,慢慢把“一开始就要发心趣向大乘”的见解建立在心中。
陈〇 2021-09-10 13:56:33 (c*******6@h*****l.***)
(续前)
一个凡夫从一开始就走大乘,中间可能下了几次地狱,成佛的时候,回小向大的阿罗汉可能都还没有成佛。这两种选择之间的时间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
非常感谢老师的这个左撇子变成右撇子的喻,而且指出,如果把“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培养到一定程度的话,再变成“把别人的苦乐放在自己的苦乐前面”的习惯,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
这个“阿罗汉”和“菩萨”之间的区别,平时在研讨班里面是个很tricky的话题,有时候都能吵起来。很多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希望老师能够继续解释。
比方说“小乘”不是“大乘”的基础吗?为什么不要证“阿罗汉”呢?“小乘”的内容,比方说出离心,三界如火灾,也是大乘需要修习的内容啊,小乘和大乘所修习的“出离心”是一样的吗?生起“出离心”之后,小乘是要做什么啊?生起“出离心”之后,大乘是要做什么呢?哪里不一样呢?
比方说“阿罗汉“也是佛说的法,你说不要证”阿罗汉“,你是不是反对佛语呢?你是不是应该回家多读一点经论,不要老是讲自己的想法,你多读书,多讲点佛说的! 这是某次我解释了一下“阿罗汉”和“大乘”的问题之后,一个同学跟我说的~
(待续)
一个凡夫从一开始就走大乘,中间可能下了几次地狱,成佛的时候,回小向大的阿罗汉可能都还没有成佛。这两种选择之间的时间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
非常感谢老师的这个左撇子变成右撇子的喻,而且指出,如果把“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培养到一定程度的话,再变成“把别人的苦乐放在自己的苦乐前面”的习惯,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
这个“阿罗汉”和“菩萨”之间的区别,平时在研讨班里面是个很tricky的话题,有时候都能吵起来。很多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希望老师能够继续解释。
比方说“小乘”不是“大乘”的基础吗?为什么不要证“阿罗汉”呢?“小乘”的内容,比方说出离心,三界如火灾,也是大乘需要修习的内容啊,小乘和大乘所修习的“出离心”是一样的吗?生起“出离心”之后,小乘是要做什么啊?生起“出离心”之后,大乘是要做什么呢?哪里不一样呢?
比方说“阿罗汉“也是佛说的法,你说不要证”阿罗汉“,你是不是反对佛语呢?你是不是应该回家多读一点经论,不要老是讲自己的想法,你多读书,多讲点佛说的! 这是某次我解释了一下“阿罗汉”和“大乘”的问题之后,一个同学跟我说的~
(待续)
陈〇 2021-09-10 13:41:26 (c*******6@h*****l.***)
昨天第一天研讨,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有点惊讶,老师还在讲这个。我们可能是知道,没做到。今天共学又听了两遍,才听到老师在最后讲到,这段经文的落脚之处是要在我的内心清晰地凝聚出这样的见解,从一开始就要走上大乘的路,这样的见解是要慢慢在我的内心建立起来的。
所以师父和老师才会不断地重复地在这个地方讲述,策发,鼓励和解释。因为“一开始就要发心走大乘”这个见解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建立,我的心里还有很多邪执,需要自己一一找到,一一破除。
非常感谢老师讲的这个左撇子变成右撇子的喻来形容回小向大的困难。大家一下就听懂了!
以前南北加全广的时候,有同学问,当了阿罗汉,然后舒舒服服地成佛,为什么不行呢?性速法师提到证得阿罗汉之后,再去学习菩萨行,遇到很多困难,不了解别人,不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所以需要对自己下狠手,去suffer过程,才能一点点累积到成佛所需要的智慧和福德资粮。可是阿罗汉已经证得了“总相的空性”,遇到困难就容易逃到“空性”之中,而不愿意留在车祸现场去面对菩萨行之中的巨大困难和痛苦。所以回小向大的路是非常艰难,时间是无法想象的长。
(待续)
所以师父和老师才会不断地重复地在这个地方讲述,策发,鼓励和解释。因为“一开始就要发心走大乘”这个见解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建立,我的心里还有很多邪执,需要自己一一找到,一一破除。
非常感谢老师讲的这个左撇子变成右撇子的喻来形容回小向大的困难。大家一下就听懂了!
以前南北加全广的时候,有同学问,当了阿罗汉,然后舒舒服服地成佛,为什么不行呢?性速法师提到证得阿罗汉之后,再去学习菩萨行,遇到很多困难,不了解别人,不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所以需要对自己下狠手,去suffer过程,才能一点点累积到成佛所需要的智慧和福德资粮。可是阿罗汉已经证得了“总相的空性”,遇到困难就容易逃到“空性”之中,而不愿意留在车祸现场去面对菩萨行之中的巨大困难和痛苦。所以回小向大的路是非常艰难,时间是无法想象的长。
(待续)
黃〇〇 2021-09-10 13:39:04 (f*****8@g***l.***)
頂禮老師﹑今天聽您廣海明月0360講,被您的話所驚醒:我們學佛學了很多年之後,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走到後面發心就好了呀!」為什麼一開始要發心?我初初聽覺得沒問題就是一開始就要發心,而且要有這正確的概念。但每再聽一遍,就被您再問一遍:學佛多年的我,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呢?為什麼一開始要發心呢?我有這個疑問嗎?學佛伊始,我有這個疑問嗎?回顧初學時有驚訝於學佛要發菩提心,受戒要發菩提心。學佛多年的我現在有注視這個疑問嗎?沒有。因為聽的時候,內心有聲音覺得是呀!但是我真的理解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嗎?我內心中有沒有不解,未解,邪解呢?我真的有深刻地去探求與發自內心的承許,決定嗎?啟白老師,沒有。老師又說: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這句話直逼而來。因為最終要解決一切問題,不如一開始就發心。在精采的譬喻:慣用左右手,改習慣是難以想像的時間長度,這個嚴重過患之後,您直接提出雷霆之音:果必是如此,因一開始就要如是行。捧出了佛陀善知識最美最省力最划算的路。充滿吸引力與希望之路。體會到反覆聽的詰問過程老師您一直在牽引我的思路
蕭〇〇 2021-09-10 12:55:15 (p******3@g***l.***)
頂禮感恩 上師
這三年來跟著母班共學廣海明月,就常常讓 上師引導策勵大乘發心,一開始可能只是個「動詞」概念,慢慢地數數串習好像較為「理解」大小乘發心的差別了,接下來更密集地共學和參與培訓課程後,認為內心已經「承許」而且建立定解了。
很感謝 上師360講一開頭給我們問句---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走到後面發心就好了呀!」這才猛然驚覺,自己並沒有真正注視且真正思惟,自己回頭檢視,似乎只是停留在觀察自心和意樂上頭而已,連真正發心的邊都沒沾上;弟子會依師教誡,在聽聞及行持時,不斷不斷串習觀察發心的深或淺、廣或狹。
您在這一講,很善巧慈悲地用幾個喻,讓我們容易體會,發心也是一種習慣等流,到後面才要調整的話,動轉心意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是無法衡量的;而且您舉了這麼多善妙的喻,最後收攝依然讓我們重新定焦在 師父引買車子的喻上,時時引領我們對 師父修信念恩;讓弟子隨時記得自己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真的都是 師父和 上師您的深恩啊!
這三年來跟著母班共學廣海明月,就常常讓 上師引導策勵大乘發心,一開始可能只是個「動詞」概念,慢慢地數數串習好像較為「理解」大小乘發心的差別了,接下來更密集地共學和參與培訓課程後,認為內心已經「承許」而且建立定解了。
很感謝 上師360講一開頭給我們問句---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走到後面發心就好了呀!」這才猛然驚覺,自己並沒有真正注視且真正思惟,自己回頭檢視,似乎只是停留在觀察自心和意樂上頭而已,連真正發心的邊都沒沾上;弟子會依師教誡,在聽聞及行持時,不斷不斷串習觀察發心的深或淺、廣或狹。
您在這一講,很善巧慈悲地用幾個喻,讓我們容易體會,發心也是一種習慣等流,到後面才要調整的話,動轉心意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是無法衡量的;而且您舉了這麼多善妙的喻,最後收攝依然讓我們重新定焦在 師父引買車子的喻上,時時引領我們對 師父修信念恩;讓弟子隨時記得自己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真的都是 師父和 上師您的深恩啊!
肖〇 2021-09-10 08:31:49 (l******6@g***l.***)
無上至尊大寶恩師:
今天再次聽聞360講的時候,忽然有一個體悟就是之前會覺得“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師父開示的那一段是來講述佛法的分類,感覺在說一種外在的東西,但是就如老師在上一講說的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是根據我的心確定的。所以就算我在做看似修行的事情比如誦經拜佛,但是如果我的發心不是趣向大乘,我就是在忙道的支分甚至都沒有入道,而如果我能夠一開始有正確的了解,有真實的趣向大乘的發心,那麼哪怕吃飯、走路、為家人做一頓飯,照顧孩子這些看似世間的事情也是被發心所攝,就如老師上講說說“一開始就要準備好,你準備好了,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主幹服務的,都會匯歸於主幹”。這一講老師又再再為我們開示,養成這樣一開始就養成這樣的發心專注與道的正體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發現自己對於修行的概念真的是有很多需要被修正和調整,無限感恩老師在這裡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一開始就是要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一開始要這樣發心”,當我們真正在內心建立了一開始就發心這樣的習慣,我們所作的都是在忙道的主題,就可以速即的成佛利益所有的有情!
今天再次聽聞360講的時候,忽然有一個體悟就是之前會覺得“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師父開示的那一段是來講述佛法的分類,感覺在說一種外在的東西,但是就如老師在上一講說的道的主體和道的支分,是根據我的心確定的。所以就算我在做看似修行的事情比如誦經拜佛,但是如果我的發心不是趣向大乘,我就是在忙道的支分甚至都沒有入道,而如果我能夠一開始有正確的了解,有真實的趣向大乘的發心,那麼哪怕吃飯、走路、為家人做一頓飯,照顧孩子這些看似世間的事情也是被發心所攝,就如老師上講說說“一開始就要準備好,你準備好了,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為這個主幹服務的,都會匯歸於主幹”。這一講老師又再再為我們開示,養成這樣一開始就養成這樣的發心專注與道的正體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發現自己對於修行的概念真的是有很多需要被修正和調整,無限感恩老師在這裡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一開始就是要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一開始要這樣發心”,當我們真正在內心建立了一開始就發心這樣的習慣,我們所作的都是在忙道的主題,就可以速即的成佛利益所有的有情!
沈〇〇 2021-09-10 07:40:32 (s**********3@g***l.***)
頂禮大寶恩師:
很開心遇到師父與老師,要走大乘道從發心開始,聽師長說也沒有太多的疑惑,這一切還是很想謝謝師長,因為沒有您們無限生命的教導,現在的弟子也不可能建立這樣的知見。老師舉的喻如念書、慣用左手、學語言、治理天下的王子,都是非常淺顯易懂!
很謝謝師長的説法恩!祈請您加持、教導弟子,要生生世世追隨您們,得您們歡喜攝授,一定要走大乘至成佛,永不退心!
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2021.09.10
很開心遇到師父與老師,要走大乘道從發心開始,聽師長說也沒有太多的疑惑,這一切還是很想謝謝師長,因為沒有您們無限生命的教導,現在的弟子也不可能建立這樣的知見。老師舉的喻如念書、慣用左手、學語言、治理天下的王子,都是非常淺顯易懂!
很謝謝師長的説法恩!祈請您加持、教導弟子,要生生世世追隨您們,得您們歡喜攝授,一定要走大乘至成佛,永不退心!
祈請師長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沈書甄頂禮2021.09.10
林〇〇 2021-09-10 03:53:59 (f******8@g***l.***)
至誠頂禮恩師尊足下:
今天晨間共學弟子以203講「讓大乘發心成為心之所願」為前行,裡面說了「最快成佛的那條路,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準備趣入大乘」,再研討360講時,回應到無量劫的生命進程中「一開始就養成幫忙別人的習慣」,可以省下難以想像的耗時,非常感受到這真是無價之寶,是筆精準而划算的投資!
非常感謝師長創造了「大乘教育」的廣論研討班,在這裡弟子就像「法王子」一樣朝向成佛的路走去,隨時都有善知識著「要走向大乘」,隨處都有善友策勵著要賺成佛的資糧!雖然到現在,每晚都還不時地為「晨起的發願」沒有達標而懺悔,但想跟隨師長趣向大乘的心,一天比一天更加堅固!
謝謝老師每一講都舉出善巧精采的喻,令弟子領會到您的加持!祈願老師法體安泰、長久住世為眾生說法,願弟子所作、所思、能令師長歡喜,得師攝受!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09/10
今天晨間共學弟子以203講「讓大乘發心成為心之所願」為前行,裡面說了「最快成佛的那條路,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準備趣入大乘」,再研討360講時,回應到無量劫的生命進程中「一開始就養成幫忙別人的習慣」,可以省下難以想像的耗時,非常感受到這真是無價之寶,是筆精準而划算的投資!
非常感謝師長創造了「大乘教育」的廣論研討班,在這裡弟子就像「法王子」一樣朝向成佛的路走去,隨時都有善知識著「要走向大乘」,隨處都有善友策勵著要賺成佛的資糧!雖然到現在,每晚都還不時地為「晨起的發願」沒有達標而懺悔,但想跟隨師長趣向大乘的心,一天比一天更加堅固!
謝謝老師每一講都舉出善巧精采的喻,令弟子領會到您的加持!祈願老師法體安泰、長久住世為眾生說法,願弟子所作、所思、能令師長歡喜,得師攝受!
弟子 林芳如 至誠叩首 2021/09/10
李〇〇 2021-09-10 03:32:22 (j********6@g***l.***)
頂禮至尊恩師:
聆聽此講,弟子想一個忙著做事,或只為自己苦樂而忙的人(弟子通常的行相),跟欲求無上菩提的佛法大乘行者,差別在何處?這似乎是一個生命視野的落差啊!若知道成佛才能徹底解決一切問題,若有一個清晰的終極生命的目標,那麼應該會很在意眼前所踏出的這一步,乃至一開始的一步,是不是就朝著自己心心念念的終極目標走去?所以當我習慣性地又開始幫自己了,可能就要考慮考慮,這樣一個心的軌跡,會連接到成就無上菩提之路嗎?還是根本是反的,會讓我耗費更多力氣,離終極目標更加遙遠?那麼願意一開始踏出「處處幫別人忙」的那一步,願意費力地扭轉幫忙自己的習氣,是否始於對於無上菩提熱烈的希求?而熱烈的希求是否源於正確的見解?如果正確地知道,一開始就處處幫別人忙,一開始就種下菩提因種,生命將達到最圓滿快樂的高度,而且是最划算的,應該會欣樂地踏上這條路吧!看似辛苦地扭轉習氣、一直幫忙別人的過程,步步都在建立自己的淨土,都在累積成佛的資糧,都會讓我成就最大的利益。弟子知道自己還需要多聽聞、多思惟,祈請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將善知識、佛菩薩的見解深深地融入自己的心續中,確定不疑地跟隨您策發大乘發心、步步朝向無上菩提。
聆聽此講,弟子想一個忙著做事,或只為自己苦樂而忙的人(弟子通常的行相),跟欲求無上菩提的佛法大乘行者,差別在何處?這似乎是一個生命視野的落差啊!若知道成佛才能徹底解決一切問題,若有一個清晰的終極生命的目標,那麼應該會很在意眼前所踏出的這一步,乃至一開始的一步,是不是就朝著自己心心念念的終極目標走去?所以當我習慣性地又開始幫自己了,可能就要考慮考慮,這樣一個心的軌跡,會連接到成就無上菩提之路嗎?還是根本是反的,會讓我耗費更多力氣,離終極目標更加遙遠?那麼願意一開始踏出「處處幫別人忙」的那一步,願意費力地扭轉幫忙自己的習氣,是否始於對於無上菩提熱烈的希求?而熱烈的希求是否源於正確的見解?如果正確地知道,一開始就處處幫別人忙,一開始就種下菩提因種,生命將達到最圓滿快樂的高度,而且是最划算的,應該會欣樂地踏上這條路吧!看似辛苦地扭轉習氣、一直幫忙別人的過程,步步都在建立自己的淨土,都在累積成佛的資糧,都會讓我成就最大的利益。弟子知道自己還需要多聽聞、多思惟,祈請師父、老師加持弟子將善知識、佛菩薩的見解深深地融入自己的心續中,確定不疑地跟隨您策發大乘發心、步步朝向無上菩提。
林〇〇 2021-09-10 00:37:23 (b*********5@g***l.***)
禮敬老師:
透過本講,讓弟子知道修學佛法,一開始就要建立正確的發心,發菩提心而自利利他,建立處處幫忙別人的利他的心,便能夠成就自己的淨土,而達到自利,因此需要廣學佛法,明確自己的目標是要成佛,建立正確的發心,從自己的下腳處開始,建立起對的習慣,一步步乃至天天走在增上升的道上。
感恩上師、三寶加持、攝受
弟子 林清瑞 頂禮
透過本講,讓弟子知道修學佛法,一開始就要建立正確的發心,發菩提心而自利利他,建立處處幫忙別人的利他的心,便能夠成就自己的淨土,而達到自利,因此需要廣學佛法,明確自己的目標是要成佛,建立正確的發心,從自己的下腳處開始,建立起對的習慣,一步步乃至天天走在增上升的道上。
感恩上師、三寶加持、攝受
弟子 林清瑞 頂禮
江〇〇 2021-09-10 00:16:29 (i*************r@g***l.***)
還記得當年,曾聽一位同在福青社的好友,當時向我說道正困擾著他自己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都要去規劃以後的事?因為好像先規劃好了後,之後也可能會有變化呀?」那時正是他對學業特別沒有動力,感到沉重無力、痛苦鬱悶又迷惘的時候,那時我也不確定該怎麼回答他,只能聽著他說,也不曉得能怎麼和他討論這個問題。
後來曾找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有設立了目標以後,生命就能有方向、有動力,使我們能動起來了。哪怕之後目標可能會變化,但沒目標的話,就只能永遠陷溺在原地,有目標的話,好歹會比較有動力。
但直到這幾講,主要提出我們反思的這些問題,突然覺得特別似曾相識。對於【圓滿解決一切問題】或【處處想幫別人】這樣的目標,確實曾被反問【先把眼前的搞清楚吧!】或【先顧好你自己的問題吧!】等這類的反問。對呀!為什麼【人】要這樣子,要這樣去想?想得這麼遠、這麼大?這也是人天這種生命才獨有的一種能力嗎?!
而到0360這一講才終於明白,原來【一開始就想得這麼大、想得這麼遠】的目標,是因為,相比於【只顧眼前的,到時候再說】這樣的目標和習慣,等到真的「到時候」時,再改換目標,又會感到特別難受,還不如一開始就夠大夠遠,才最省得麻煩!
後來曾找到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有設立了目標以後,生命就能有方向、有動力,使我們能動起來了。哪怕之後目標可能會變化,但沒目標的話,就只能永遠陷溺在原地,有目標的話,好歹會比較有動力。
但直到這幾講,主要提出我們反思的這些問題,突然覺得特別似曾相識。對於【圓滿解決一切問題】或【處處想幫別人】這樣的目標,確實曾被反問【先把眼前的搞清楚吧!】或【先顧好你自己的問題吧!】等這類的反問。對呀!為什麼【人】要這樣子,要這樣去想?想得這麼遠、這麼大?這也是人天這種生命才獨有的一種能力嗎?!
而到0360這一講才終於明白,原來【一開始就想得這麼大、想得這麼遠】的目標,是因為,相比於【只顧眼前的,到時候再說】這樣的目標和習慣,等到真的「到時候」時,再改換目標,又會感到特別難受,還不如一開始就夠大夠遠,才最省得麻煩!
孫〇〇 2021-09-09 23:36:25 (s********7@g***l.***)
親愛的老師:昨天我邀請一個很要好的同學,來參加廣論的學習。他提到了年紀大了,讀經論很累,想學念佛法門,證得阿羅漢也很好啊!我說:那是佛說的方便法門,最後還是要花更長時間修行才能成佛!她說:在淨土中修行不會有痛苦啊!我無言以對!今天老師的這一講,有一個很好的答案,習慣。回想到自己這一路走來,想要改變自己的一些壞習慣,真的好難喔!所以很慶幸一開始就能夠學到這麼圓滿的教法,雖然很辛苦,但現在不練習改變,以後更難,受的苦也更多。感恩老師。
陳〇〇 2021-09-09 23:02:54 (a*********7@g***l.***)
大家好,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趣向大乘。
真如老師說,【從初發點擊潰苦
當我們的苦受如大海濁浪拍天,這時再用功就有點晚了。要從心裡開始有一絲絲不悅、一絲絲的傷心時,就以正念之數數擊刺我們的苦受。】
弟子思惟【對境覺察提正念】,覺得【覺察】(茶)最好喝,因為回甘,哈哈!
正念從何而來?聽聞。如果有什麼從天而降的美事,絕對是從聽聞善知識法語而來。所以,末學每天聽聞全廣,希望勤能補拙,而不要補【濁】!君不見,濁浪拍天可能有颱風來襲,要做好防颱準備喔!希望穿心 (喜歡)的【燦樹】颱風不要來鬧,祝福大家心裡的寶樹燦爛如花枝頭鬧。 感恩大家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趣向大乘。
真如老師說,【從初發點擊潰苦
當我們的苦受如大海濁浪拍天,這時再用功就有點晚了。要從心裡開始有一絲絲不悅、一絲絲的傷心時,就以正念之數數擊刺我們的苦受。】
弟子思惟【對境覺察提正念】,覺得【覺察】(茶)最好喝,因為回甘,哈哈!
正念從何而來?聽聞。如果有什麼從天而降的美事,絕對是從聽聞善知識法語而來。所以,末學每天聽聞全廣,希望勤能補拙,而不要補【濁】!君不見,濁浪拍天可能有颱風來襲,要做好防颱準備喔!希望穿心 (喜歡)的【燦樹】颱風不要來鬧,祝福大家心裡的寶樹燦爛如花枝頭鬧。 感恩大家陪伴學習,深心隨喜 。
吳〇〇 2021-09-09 23:02:17 (j*******4@h*****l.***)
頂禮老師
感恩老師教誡弟子:如果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概念在一開始沒有建立起來,那麼在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是馬上就退到原有的習慣中要想幫忙自己、以自己為中心。這是習慣。而改變這個習慣耗費的時間長度,難以想像!所以一開始發心才是划算的! 弟子德健頂禮
感恩老師教誡弟子:如果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概念在一開始沒有建立起來,那麼在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是馬上就退到原有的習慣中要想幫忙自己、以自己為中心。這是習慣。而改變這個習慣耗費的時間長度,難以想像!所以一開始發心才是划算的! 弟子德健頂禮
李〇〇 2021-09-09 21:57:15 (i*********0@g***l.***)
頂禮敬愛尊貴的大寶恩師,發心這件事確實不是弟子的第一選項,平常的現行就是想趕緊去做,把事情完成。感謝您提醒弟子,要學習佛菩薩從一開始就要先發大乘之心,幫忙別人,也才能夠真正地完成自利。
許〇〇 2021-09-09 12:21:15 (t******6@m*3.****.**.***.**)
禮敬老師:
師父說:「修學大乘佛法,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
幫別人忙。」
但是我們會有一個邪宗: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所以一開始主要就是要幫自己。
老師剖析駁斥:
1. 左撇子改用右手做事,會耽誤時間;碰到困境又退縮回到舊習慣用左手。
2. 終極的目標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但一開始只忙自己,最後會特別費力,
是一條遙遠的路!
3. 做小本生意的兒子,只能溫飽一個家庭;但是一個王子,就要學會怎麼治理天下。
4. 聰明的汽車商只要能獲利,各種品牌的汽車都會販售。
5. 師父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空間,講幫忙他人這件事。
老師收攝: 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
師父的心: 能早一秒讓眾生離苦,絕對不會拖到下一秒。
師父說:「修學大乘佛法,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菩薩們處處地方
幫別人忙。」
但是我們會有一個邪宗: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所以一開始主要就是要幫自己。
老師剖析駁斥:
1. 左撇子改用右手做事,會耽誤時間;碰到困境又退縮回到舊習慣用左手。
2. 終極的目標是圓滿解決一切問題,但一開始只忙自己,最後會特別費力,
是一條遙遠的路!
3. 做小本生意的兒子,只能溫飽一個家庭;但是一個王子,就要學會怎麼治理天下。
4. 聰明的汽車商只要能獲利,各種品牌的汽車都會販售。
5. 師父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空間,講幫忙他人這件事。
老師收攝: 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
師父的心: 能早一秒讓眾生離苦,絕對不會拖到下一秒。
A**** W*** 2021-09-09 11:02:12 (9*********0@g***l.***)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上師安好嗎?弟子憶念師父上師,祈願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感恩上師點出弟子已是在菩提路上……
對於我們佛教徒來說,受大乘菩薩的這種教育,將來就是法王子,那是最美的路!
感恩師父為弟子建立學制……弟子走在成為“法王子”的路上……
非常歡喜!非常感恩!
每天多一點觀察三門做業,持戒得人生。
今天再與190位組員共誦藥師經,祈願眾生藥到病除,除掉“無明”。
祈願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佛功德共同迴向一切有情生生世世追隨師父上師學弘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得師父歡喜攝受速證菩提永不退心。
弟子妙賢恭敬虔十
上師安好嗎?弟子憶念師父上師,祈願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感恩上師點出弟子已是在菩提路上……
對於我們佛教徒來說,受大乘菩薩的這種教育,將來就是法王子,那是最美的路!
感恩師父為弟子建立學制……弟子走在成為“法王子”的路上……
非常歡喜!非常感恩!
每天多一點觀察三門做業,持戒得人生。
今天再與190位組員共誦藥師經,祈願眾生藥到病除,除掉“無明”。
祈願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佛功德共同迴向一切有情生生世世追隨師父上師學弘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得師父歡喜攝受速證菩提永不退心。
弟子妙賢恭敬虔十
辛〇〇 2021-09-09 10:59:01 (b**********0@g***l.***)
頂禮至尊大寶恩師:感恩您的無上加持。謝謝佛陀、師父和上師不斷勸發弟子從一開始就要修學大乘,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願成佛。要利益一切有情,圓滿解決一切問題,就要從最開始就建立正確的觀念。習慣用右手,當要用左手時,就會不習慣。如果都是養成自我為優先,自利最重要的習慣,那要改成處處幫助別人、利益他人的習慣,那就非常難。而且一般人只求溫飽養家的教育和王子未來要治理照顧天下百姓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感恩師父、上師慈悲善巧的教導,又加上師父和上師菩薩行建立教法利益有情的行誼,給弟子最好的生命典範。弟子願意追隨效學您,發大乘心走菩薩道!感恩師父、上師!祈願恩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一切心願皆成辦!弟子天送敬禮
肖〇 2021-09-09 08:32:57 (l******6@g***l.***)
無上至尊大寶恩師:
這一講老師繼續問我們“為什麼一開始要發心”?老師要弟子在這裡建立正確的概念而且這樣的概念是要可以能夠動轉心意,因為弟子的現行是一開始就是要幫自己。老師從左右手拿東西,小孩子學八門語言的例子,讓弟子知道改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一開始只忙自己的,就“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地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想到師父在之前近路遠路的開示中也有提到,走遠路中間的時間我們大部分都是在三惡趣,而且之後還是要付出同樣的努力,也想到最近精慮品背誦到的157則“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除獲正覺樂,必不逢今苦,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
很驚喜今天老師就開示到”偉大的腳印”那則教誡裡面的內涵,告訴弟子就像一個王子的童年和市井小民的童年絕對不一樣,因為從一開始立定的志向,想法和格局就不一樣,也告訴我們“受大乘菩薩的這種教育,將來就是法王子,那是最美的路”!無限感恩師長佛陀抉擇這樣“一條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給我們”,並且生生世世帶著我們在這條路上一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這一講老師繼續問我們“為什麼一開始要發心”?老師要弟子在這裡建立正確的概念而且這樣的概念是要可以能夠動轉心意,因為弟子的現行是一開始就是要幫自己。老師從左右手拿東西,小孩子學八門語言的例子,讓弟子知道改習慣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一開始只忙自己的,就“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地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想到師父在之前近路遠路的開示中也有提到,走遠路中間的時間我們大部分都是在三惡趣,而且之後還是要付出同樣的努力,也想到最近精慮品背誦到的157則“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除獲正覺樂,必不逢今苦,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
很驚喜今天老師就開示到”偉大的腳印”那則教誡裡面的內涵,告訴弟子就像一個王子的童年和市井小民的童年絕對不一樣,因為從一開始立定的志向,想法和格局就不一樣,也告訴我們“受大乘菩薩的這種教育,將來就是法王子,那是最美的路”!無限感恩師長佛陀抉擇這樣“一條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給我們”,並且生生世世帶著我們在這條路上一直到成就無上菩提!
冼〇〇 2021-09-09 07:31:28 (s*******k@g***l.***)
敬呈大寶恩師勝尊具大悲者足:
弟子對一開始就要大乘發心十分相應,當大乘發心成為習慣,生生世世學法成佛的志向更堅定,便會每一生都能在在處處幫助別人會越來越多,而幫人方法會越來越圓滿地解決一切困難,最響往就是熟練大乘發心更易速成就依止法,這是能令師父、老師及大善知識們最歡喜,而弟子生生世世希求童貞出家,每生更清淨、更真實去作利益聖教及如母有情眾生之大大小小聞思修事業,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弟子對一開始就要大乘發心十分相應,當大乘發心成為習慣,生生世世學法成佛的志向更堅定,便會每一生都能在在處處幫助別人會越來越多,而幫人方法會越來越圓滿地解決一切困難,最響往就是熟練大乘發心更易速成就依止法,這是能令師父、老師及大善知識們最歡喜,而弟子生生世世希求童貞出家,每生更清淨、更真實去作利益聖教及如母有情眾生之大大小小聞思修事業,這完全是師長三寶功德恩德,無限讚嘆、隨喜、感恩。
弟子妙恩頂禮
胡〇〇 2021-09-09 06:41:28 (s*******u@g***l.***)
敬愛的上師,
感謝您 360 講對弟子闡述為何一開始就要有大乘發心的道理: 因為一旦習慣建立, 要改變很困難, 也要花更多力氣. 與其一開始方向偏調再調整, 不如一開始方向就是朝著最終目標, 時時校正, 這樣最終所花的力氣其實是少的, 也是快的, 也是更快能夠成就自他最圓滿的. 弟子的實際體會也的確是這樣: 若是弟子 10 年前就了解目前才了解的一些經驗和道理, 其實會少走許多冤枉路, 少流許多淚, 也少掉許多痛苦. 但這些都是透過經驗換得的! 若有經驗的大乘行者已經告訴我們一開始就可以趣向究竟圓滿的方法, 那我們先採用, 領受學習, 應該是會讓這條修行之路更順暢圓滿! 感謝您對弟子的提醒和提策, 也祈請您的加持! 讓弟子和同行都能和師長學習, 生生增上, 究竟圓滿菩提! 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感謝您 360 講對弟子闡述為何一開始就要有大乘發心的道理: 因為一旦習慣建立, 要改變很困難, 也要花更多力氣. 與其一開始方向偏調再調整, 不如一開始方向就是朝著最終目標, 時時校正, 這樣最終所花的力氣其實是少的, 也是快的, 也是更快能夠成就自他最圓滿的. 弟子的實際體會也的確是這樣: 若是弟子 10 年前就了解目前才了解的一些經驗和道理, 其實會少走許多冤枉路, 少流許多淚, 也少掉許多痛苦. 但這些都是透過經驗換得的! 若有經驗的大乘行者已經告訴我們一開始就可以趣向究竟圓滿的方法, 那我們先採用, 領受學習, 應該是會讓這條修行之路更順暢圓滿! 感謝您對弟子的提醒和提策, 也祈請您的加持! 讓弟子和同行都能和師長學習, 生生增上, 究竟圓滿菩提! 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孫〇〇 2021-09-09 04:40:38 (k**9@r*s.***.**)
師父說「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但是我連自己都幫不了,我怎麼能幫別人呢?幫著、幫著之後我再幫別人不是也可以嗎?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要發心幫別人呢?
就像左撇子習慣用左手,我們做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處處都為自己考慮,如果有一天想要發心幫忙別人,但是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經驗是不足的。當我們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去退到原有的習慣中幫忙自己,那就是習慣。
習慣要改變要花費難以想像的時間的長度,太辛苦了吧?
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就像學語言從小學會比較容易比較快學會。
一開始幫別人多不划算啊!多費力氣啊!一開始只忙自己是好的。
就像王子喻一般,兩個小孩目標不同,長大後的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一開始發心與否,最後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地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
所以「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幫別人忙,把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
就像左撇子習慣用左手,我們做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處處都為自己考慮,如果有一天想要發心幫忙別人,但是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經驗是不足的。當我們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去退到原有的習慣中幫忙自己,那就是習慣。
習慣要改變要花費難以想像的時間的長度,太辛苦了吧?
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就像學語言從小學會比較容易比較快學會。
一開始幫別人多不划算啊!多費力氣啊!一開始只忙自己是好的。
就像王子喻一般,兩個小孩目標不同,長大後的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一開始發心與否,最後會影響我們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那個終極的目標,我們會走得特別長、特別費力、特別地遠,是一條非常遙遠的路!
所以「你如果正確地了解以後,沒有一個人不願,叫你不做,你也不肯。在這個地方,大家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應該一開始建立起來。幫別人忙,把自己的淨土建立起來
陳〇〇 2021-09-09 04:12:52 (a*********7@g***l.***)
大家好,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走上大乘道。
真如老師說,【君子和而不同
勇於溝通,並真心地接納不同的想法,就算有不同的想法,還是可以成為很好的道友。】
有聽過,【唯女子小人難養也】?會如此說,背後一定有其見解。親愛的佛陀說的【六和敬】中,見和同解。這個六和敬是和合僧團的要件,也是最美好的管理學。建立正知見很重要,因為是下腳的第一步。而我們很幸運,一開始就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走大乘道,這是一條最划算、最省力、最美好的一條路,感謝大家陪伴同行,深心隨喜 。
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走上大乘道。
真如老師說,【君子和而不同
勇於溝通,並真心地接納不同的想法,就算有不同的想法,還是可以成為很好的道友。】
有聽過,【唯女子小人難養也】?會如此說,背後一定有其見解。親愛的佛陀說的【六和敬】中,見和同解。這個六和敬是和合僧團的要件,也是最美好的管理學。建立正知見很重要,因為是下腳的第一步。而我們很幸運,一開始就跟隨師父老師歡喜走大乘道,這是一條最划算、最省力、最美好的一條路,感謝大家陪伴同行,深心隨喜 。
陳〇〇 2021-09-09 00:04:47 (c*********6@g***l.***)
頂禮老師
老師在一開始問我們:我們學佛學了很多年之後,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對於這個問題,弟子學佛多年後已不再注視,因為概念上已經知道是要成佛。( 雖然行持時常失宗。)
因此想請問老師:弟子應該常常,甚至一切時處思惟「發心」? 還是一開始建立後就好了呢?
也感恩老師在本講的喻--1.父母親跟我們講:要考這個名校、要考那個名校?2.習慣用左手拿東西,3.小朋友開始學語言,4.一個跟著父親學做小本生意的兒子與王子,這些再再都讓弟子看到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如同師父所說:目標要高遠。
很喜歡聽老師的開示,永遠那麼契理契機。希望弟子能早日趕上師長的腳步。
老師在一開始問我們:我們學佛學了很多年之後,你會不會再去注視那個疑問:「為什麼一開始就要發心呢?...」對於這個問題,弟子學佛多年後已不再注視,因為概念上已經知道是要成佛。( 雖然行持時常失宗。)
因此想請問老師:弟子應該常常,甚至一切時處思惟「發心」? 還是一開始建立後就好了呢?
也感恩老師在本講的喻--1.父母親跟我們講:要考這個名校、要考那個名校?2.習慣用左手拿東西,3.小朋友開始學語言,4.一個跟著父親學做小本生意的兒子與王子,這些再再都讓弟子看到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如同師父所說:目標要高遠。
很喜歡聽老師的開示,永遠那麼契理契機。希望弟子能早日趕上師長的腳步。
f******** l** 2021-09-08 23:23:51 (f***********6@g***l.***)
感恩上師回答弟子:「比如我們做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處處都為自己考慮,如果有一天想要發心幫忙別人,但是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經驗是不足的。當我們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去退到原有的習慣中幫忙自己,還是會在沒有的經驗中去幫忙別人呢?一定是馬上就要想幫忙自己、以自己為中心。」所以弟子並未建立「一開始就要處處地方幫忙別人,累積成佛資糧,建立自己淨土」的見解。因為內心邪執不認識,沒破除,所以這十幾年隨班奔逐做義工很賣力,等到體力撐不了,就再退回只想幫自己的原點。感恩上師的教導!弟子會練習心念上一定要向上跨一步。希望有一天能生起真實利他心,祈求上師加持!
柯〇〇 2021-09-08 23:13:55 (k********9@g***l.***)
那麼最重要的事情,一開始就是要處處地方幫忙他人,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淨土。
從上師的開示,回顧在校園推動減塑活動的歷程,我發現上面這段開示似乎幫我總結了校園減塑順利推動的重要因素!幫別人其實是成就自己的善業!
很享受聽全廣的時間,反芻自己、檢核學法的種種!感恩上師!
從上師的開示,回顧在校園推動減塑活動的歷程,我發現上面這段開示似乎幫我總結了校園減塑順利推動的重要因素!幫別人其實是成就自己的善業!
很享受聽全廣的時間,反芻自己、檢核學法的種種!感恩上師!
陳〇〇 2021-09-08 23:09:05 (j********e@g***l.***)
頂禮老師:
感恩師父、老師教導弟子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要建立大乘的發心,讓弟子培養利他的習慣。有廣大的發心,才能開闊自己的內心格局,從比較高遠的角度學習,方可提升自己的能力,當自己擁有越多能力才可以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非常感謝師父、老師不斷地策勵弟子培養大乘發心,讓弟子可以最快速地學習離苦得樂的方法。
感恩師父、老師教導弟子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要建立大乘的發心,讓弟子培養利他的習慣。有廣大的發心,才能開闊自己的內心格局,從比較高遠的角度學習,方可提升自己的能力,當自己擁有越多能力才可以圓滿解決一切問題。非常感謝師父、老師不斷地策勵弟子培養大乘發心,讓弟子可以最快速地學習離苦得樂的方法。
林〇〇 2021-09-08 21:56:50 (a********n@y***o.***)
上師好, 頂禮您
我好感恩您, 聽了您的開示, 有很巨大的受用, 在我內心產生更堅定的信心走大乘, 我看到無比利益, 我現在有無比的力量.
合十感恩頂禮您 弟子林淑英敬上
我好感恩您, 聽了您的開示, 有很巨大的受用, 在我內心產生更堅定的信心走大乘, 我看到無比利益, 我現在有無比的力量.
合十感恩頂禮您 弟子林淑英敬上
陳〇〇 2021-09-08 21:21:46 (b******r@g***l.***)
弟子想感謝如證和尚,我在大專班的時候,和尚一開始就跟我們說發心,我當時狀態如何?可能,念死的概念不強,都緣著現世,以現世種種表現去爭取別人對我好,但對業果不清楚,業果主要是意業,不知道以心靈為主,自己跟環境的關係,如何渡過此生等等,也不清楚自己的無明,感謝佛菩薩加持,也感謝同行善友幫忙,我聽聞了如證和尚開示,和尚不斷強調發心,覺得對,但習慣上就想著自己,現在聽聞上師此講開示,想到如證和尚當年數數一開始幫我們建立大乘發心,圓滿解決一切問題。
黃〇〇 2021-09-08 21:04:30 (h******g@y***o.***.**)
$心得啓白供養:
1.願不願意以及難不難的原因:根本在於了不瞭解、熟不熟悉!
2.想到舉喻登山:在山腰上有一條往山頂的道路1),雖然有點辛苦,但是有嚮導及志同道合的人,帶領陪伴我們往上爬,並且每一階段都有休息站和水食物的補給,乃至也有獎品禮物!ㄧ步一步一階一階的引導陪伴我們往上直至登頂的勝利!
3.另一條路2)是緩步下山的道路,有一群不熟悉且只願隨自意樂的人,選擇往下走的方向道路,並且一路上撿了許多各色各樣的石頭,直到山下!有的人還走錯路滑倒受傷!到了山下就想各自回家(但是面前有斷崖火坑衡亘阻隔!)但是不願意也不敢往上爬了!進退兩難,不知所錯!但是佛菩薩慈悲仍丟下多條繩子,希望救拉我們上來山腰,一起往上爬!此時,我們不但要非常辛苦的抓緊繩子不放,掉下來就粉身碎骨!,身上還背著自己喜歡撿來的石頭背包!真是艱困不安!而有幸爬上山腰的人,還是要和剛開始往上走的人ㄧ樣,一步一步的走上去直至登頂,白白浪費時間精力,耗盡身心苦難危險才回到原點!同時也勞累嚮導用盡心力才能把我們拉上來!這是所以ㄧ開始就要諄諄教誨我們要立下登頂的正確圓滿方向與道路!啓白供養感恩大寶恩師!弟子萬翔虔十
1.願不願意以及難不難的原因:根本在於了不瞭解、熟不熟悉!
2.想到舉喻登山:在山腰上有一條往山頂的道路1),雖然有點辛苦,但是有嚮導及志同道合的人,帶領陪伴我們往上爬,並且每一階段都有休息站和水食物的補給,乃至也有獎品禮物!ㄧ步一步一階一階的引導陪伴我們往上直至登頂的勝利!
3.另一條路2)是緩步下山的道路,有一群不熟悉且只願隨自意樂的人,選擇往下走的方向道路,並且一路上撿了許多各色各樣的石頭,直到山下!有的人還走錯路滑倒受傷!到了山下就想各自回家(但是面前有斷崖火坑衡亘阻隔!)但是不願意也不敢往上爬了!進退兩難,不知所錯!但是佛菩薩慈悲仍丟下多條繩子,希望救拉我們上來山腰,一起往上爬!此時,我們不但要非常辛苦的抓緊繩子不放,掉下來就粉身碎骨!,身上還背著自己喜歡撿來的石頭背包!真是艱困不安!而有幸爬上山腰的人,還是要和剛開始往上走的人ㄧ樣,一步一步的走上去直至登頂,白白浪費時間精力,耗盡身心苦難危險才回到原點!同時也勞累嚮導用盡心力才能把我們拉上來!這是所以ㄧ開始就要諄諄教誨我們要立下登頂的正確圓滿方向與道路!啓白供養感恩大寶恩師!弟子萬翔虔十
總共 49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