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修行的問題這本論都可以解決的話,那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這本論可以解決嗎?說:「那不一定!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這兩個是不一樣的。」這樣答可以吧?那麼在生活的時候是沒有修行的問題的,在修行的時候也不會碰到生活的問題,所以這兩塊是別別無關的,是這樣的嗎?《廣論》解決了修行上的問題,但是未必能解決生活的問題,是這樣嗎?
大家往後看就知道我們在《廣論》上所提倡的修行是指二六時中念茲在茲,主要是心中正知正念的提持。那麼生活的時候需要有正念嗎?生活的時候沒有正念會發生什麼事呢?就是會被壞習慣牽著走。我們與人相處、我們對待錢財,比如說你所花的總超過你所賺的,這樣的話你怎麼可能不缺錢呢?賺一個,花兩個、花三個,那怎麼可能不天天掙扎呢?肯定會為這個錢財掙扎。那麼像類似這樣的問題,《廣論》也可以解釋嗎?因為學、學、學,我們會增加智慧,我們就會用這個增加的智慧審視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去看出哪種行為、習慣是對我的快樂有妨礙的,然後我們就去調整。所以一旦能解決修行的問題,是否就可以解決生活的問題?
還有我們修行人是「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還是「修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修行」?如果這兩者合而為一的話,那是怎麼合起來的呢?因為生活也是用心活著吧?修行也是用心來修行。所以只要關注內心,平復內心的這些波瀾起伏,然後降伏內心的貪瞋癡,是否就是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案呢?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透過降伏內心來解決?那就涉及到這疑問了:佛陀要我們覺悟內心,而覺悟內心就等於徹底了結了輪迴的這件事情,這件事是真的、假的?透過薰習教理,然後生死的問題如果能夠解決,人生還有什麼大事情呢?還有什麼東西那麼怖畏,讓我們沉甸甸地放在心上,壓得透不過氣來呢?如果那麼大的問題都能解決,小問題不能解決嗎?一個人能夠搬起一百斤,難道拿不起一斤的重量嗎?
所以,如果我們慢慢地學會用教理來打開我們在每一件事上所執著的那個點──心會攪在那個地方打一個死結,然後就特別放不下或者特別痛苦,有的時候甚至沒法睡,或者也吃不下,晝夜牽纏著這個苦,這個苦斷也斷不了、放也放不下,真的是非常地難熬;這個時候,去聽一下師父的《廣論》,或者是翻開教典看一下,然後就好像突然出現一個隔離空間,對我們身心像刺一樣正在扎著的那種痛,就好像抽離了一下,突然間就有一個很深的療癒。這是一個療癒的層面。
還有的人想要問題解決,一直找不到解決方案,靈感就是不出來,不知道該有什麼解決方案。這時候還是自己慧力沒提升到那個可以穿越困境的高度。那我們一直學教理、學教理的話,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當我們的智慧慢慢攀升的時候,我們就越來越能夠面對每天這些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事情,對我們的身心所產生的撞擊。我們穿越了一個、超越了一個、飛翔了一個,就會更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下一個。
所以,雖然師父沒有說所有生活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是所有生活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對吧?心靈的問題。比如心對教理的認識,心對自心的認識,心對人際關係的認識,還有心對財富、對朋友、對眷屬、對世界觀……,對很多問題的認識。透過學習佛法之後,佛陀就像一個導師一樣,引領著我們在任何事情的抉擇上不要失去正知正念。因為有正知了之後,才不會讓內心的煩惱氾濫和翻滾。我們的內心不會被煩惱佔據的時候,被一個正知正念所引領的時候,才知道哪裡是快樂的、哪裡是痛苦的,才會對當下所面對的問題,拿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隨著情緒,隨著自己過去的習染去做那樣一個並不理性的抉擇。
所以如果所有的修行問題都能解決的話,是不是我們由於值遇了《廣論》之後,我們的生活將會一層、一層、一層地超越原有的藩籬,進入到稍微自由一點的空間?因為這全是智慧提升了的緣故。
所以師父說「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這一點,大家是怎麼思考的?
反過來我再問一下:所有的修行問題都能解決的話,那是不是我們對於修行所產生的疑問,可以在《廣論》上尋找呢?但是如果學了一段時間還找不到解決方案,那是什麼問題呢?是《廣論》上沒有講,還是我不會找?還是我不熟悉?還是發生了問題之後,我不知道該拿哪一段的教理來對治?如果是這樣的話,我不知道拿教理來怎麼對治,就更應該去尋覓:我現在這個心的狀態,該用《菩提道次第》哪一段來對治呢?應該去尋覓,而不是說:「啊!我學了這麼久,好像煩惱沒調伏多少。」然後反而退心不學了。
師父說的「所有的修行的問題都能解決」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講的,因為《菩提道次第廣論》這裡邊有三世諸佛所講的奧秘,關於如何從凡夫到佛地的所有道次第,這裡邊是沒有缺少的。我們用這麼少的時間就可以學到諸佛的心要,這不是一個很少的福報就能夠感得的一件事情。那我們遇到了之後,是否能夠感受得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可以解決我們修行的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