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4-10-01 22:52:02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複習141講,思考著為何 師父會在這裡提出《華嚴經》、《法華經》經的意趣,並說明兩者的異同?兩部都是圓滿經典,但卻用不同的角度詮釋成佛的方式與途徑。這是在學習這兩部經典時,需要非常明確辨析的最核心議題。如果不能明確辨析,不就是又犯了「復乏裡辯教義力」的過失。尤其是辨析在學佛成佛的途徑上,《華嚴》、《法華》兩部經典指出不同的學習修行途徑,背後所涉及就是能否清晰的理解與領納師長教授的意涵。
的確,每位眾生都有佛性,最後都能趣入佛地。但是,究竟要多久時間?端視每位眾生所付出的努力為何?「觀視佛語多片眼,復乏理辨教義力。」無法清晰的辨識師長說法的意趣,甚或錯解師長教言的密意,導致難以努力得成就。不論是華嚴境界、或是法華意趣,都是 世尊為弟子宣說的聖教至言,弟子學習時的相應程度,決定了可能的成就高度。善財童子十信滿心,堅持精勤修學而速得成就;但是,也有大富長者用大白牛車來叫喚弟子上車,弟子卻不肯上車的比喻。二者的差距甚大,最後的成就當然就是天差地遠。雖然都能成就佛果,但是所經歷的時間不同,伴隨期間的苦受規模就不知道差距多少。
所以,如何體會到師長引導的意趣,在內心當中產生真正相應的量,並且如法行持。或許這就是 師父在這段落裡面,宣講這兩部經典所代表之不同意趣的用意所在。「觀視佛語多片眼」,究竟換產生多少過患:「復乏理辨教義力」也是如此。
學法的過程中,透過聽聞、思維等,如果無法與師長心續相應,自然就不能夠徹底了知師長心意,無法徹底奉行教義內涵,或許不至於徒勞無功,但卻是事倍功半,只能重點善根,至於何時能得成就,就看後續機緣如何。
修習正法、追求出離生死;又欲廣利眾生,學習一切遍智。在這條路上,如果只能種種善根,將是毫無保信之舉。因而,既然都是求法,何不精勤努力,全力投入,在速即道上緊跟著上師腳步前行。感恩 老師、師父持續策勵,唯有努力跟上,方能報師恩於萬一。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再度複習141講,思考著為何 師父會在這裡提出《華嚴經》、《法華經》經的意趣,並說明兩者的異同?兩部都是圓滿經典,但卻用不同的角度詮釋成佛的方式與途徑。這是在學習這兩部經典時,需要非常明確辨析的最核心議題。如果不能明確辨析,不就是又犯了「復乏裡辯教義力」的過失。尤其是辨析在學佛成佛的途徑上,《華嚴》、《法華》兩部經典指出不同的學習修行途徑,背後所涉及就是能否清晰的理解與領納師長教授的意涵。
的確,每位眾生都有佛性,最後都能趣入佛地。但是,究竟要多久時間?端視每位眾生所付出的努力為何?「觀視佛語多片眼,復乏理辨教義力。」無法清晰的辨識師長說法的意趣,甚或錯解師長教言的密意,導致難以努力得成就。不論是華嚴境界、或是法華意趣,都是 世尊為弟子宣說的聖教至言,弟子學習時的相應程度,決定了可能的成就高度。善財童子十信滿心,堅持精勤修學而速得成就;但是,也有大富長者用大白牛車來叫喚弟子上車,弟子卻不肯上車的比喻。二者的差距甚大,最後的成就當然就是天差地遠。雖然都能成就佛果,但是所經歷的時間不同,伴隨期間的苦受規模就不知道差距多少。
所以,如何體會到師長引導的意趣,在內心當中產生真正相應的量,並且如法行持。或許這就是 師父在這段落裡面,宣講這兩部經典所代表之不同意趣的用意所在。「觀視佛語多片眼」,究竟換產生多少過患:「復乏理辨教義力」也是如此。
學法的過程中,透過聽聞、思維等,如果無法與師長心續相應,自然就不能夠徹底了知師長心意,無法徹底奉行教義內涵,或許不至於徒勞無功,但卻是事倍功半,只能重點善根,至於何時能得成就,就看後續機緣如何。
修習正法、追求出離生死;又欲廣利眾生,學習一切遍智。在這條路上,如果只能種種善根,將是毫無保信之舉。因而,既然都是求法,何不精勤努力,全力投入,在速即道上緊跟著上師腳步前行。感恩 老師、師父持續策勵,唯有努力跟上,方能報師恩於萬一。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弟子 陳振祥 至誠恭敬叩首
賴〇〇 2023-05-28 08:58:23 (l*y@n**t.***)
廣海明月141講心得報告-紐約教室弟子 賴燦宏。
再聽這一講,弟子想起以前學習微積分時,有兩種函數:收斂函數跟發散函數。當自變數, x, 逐漸增加時,發散函數的值會很快趨近無限大,收斂函數則會很快逼近零。如果函數的值代表成佛的時間,弟子當然希望它是一收斂函數。
當弟子聽到“天文數字”,“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禁冒冷汗,好像計算出一個無限大的數字。雖然大悲的佛告訴我:你終究會成佛,但是對弟子來說,若是無限長的時間,就等於不會。
弟子祈求菩提心日日生起,緊緊依着道次第而修行,希望有一天也能得到如善財童子一般的功德,一生取辦。
再聽這一講,弟子想起以前學習微積分時,有兩種函數:收斂函數跟發散函數。當自變數, x, 逐漸增加時,發散函數的值會很快趨近無限大,收斂函數則會很快逼近零。如果函數的值代表成佛的時間,弟子當然希望它是一收斂函數。
當弟子聽到“天文數字”,“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禁冒冷汗,好像計算出一個無限大的數字。雖然大悲的佛告訴我:你終究會成佛,但是對弟子來說,若是無限長的時間,就等於不會。
弟子祈求菩提心日日生起,緊緊依着道次第而修行,希望有一天也能得到如善財童子一般的功德,一生取辦。
總共 2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