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3-07-31 03:26:29 (d******n@g***l.***)
學習總結
再度複習86講, 感恩 老師引導學習 阿底峽尊者的勝跡,尤其年少之時,一次聽聞因明學核心教授《正理滴論》之後,就能把當時最富盛名的外道辯倒,顯示 尊者是何等聰慧之師長。 宗大師造論的〈皈敬頌〉中特別禮敬 尊者,就是特別彰顯傳承祖師當中, 尊者有著不共的特殊地位。
師長降世,必有因緣。五百多世都為頂嚴班智達的 尊者,在千年前降世印度,並將教法傳流至藏地,引導藏地師長努力學修傳承,方有現今能在漢地跟著 師父、老師,學習完整清淨教法,為生命續流種下大乘正法種子。想想 尊者能多生多劫學修教法,而且毫不懈怠的持續努力精進,這是何等清淨傳承的根基。如今能夠值遇大師教法,溯其根源就是來自 尊者所造的《道炬論》等大乘經典。千年來,傳承師長將如此清淨法脈傳流至今,傳承師長之師恩浩瀚,唯有精進修習,持續傳承教法、傳流無盡,方有機會報師恩於萬一。
如同在這講次中, 老師指出因明學不容易學,不論是名相、或是關係,都要非常清晰、理解義理,才能正確地使用「正因論式」立宗。因明學,的確是不容易學,諸多名相未曾聽聞,不過應該是不熟悉!過去從未用此種方式,學習透過此種邏輯辨析的方式,把教理一字一句的辨析清楚,將字義、關係的詮釋得毫不含糊,進而引導更深層的教理辨析。記得 老師的教授:不熟悉,就持續練習,練習久了就熟悉了。許多名相,多聽多用就熟悉了;理路邏輯的辨析,也是如此,多練習就熟悉方法。學修教理,唯有如此的細細探究字裡行間的義理,進而探索彼此間的同異、總別、支分、增上、互斥等種種關係,在心路上多思考多練習,就會愈來愈熟練。
感念這一生能值遇 大師教法,並在 老師引領下,學習 宗大師教法。更祈願也能持續學習五部大論,為更深入學習教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在識田中廣植善根習氣、遇緣觸發、生生增上、直至菩提。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在家弟子 緣祥 恭敬叩首
再度複習86講, 感恩 老師引導學習 阿底峽尊者的勝跡,尤其年少之時,一次聽聞因明學核心教授《正理滴論》之後,就能把當時最富盛名的外道辯倒,顯示 尊者是何等聰慧之師長。 宗大師造論的〈皈敬頌〉中特別禮敬 尊者,就是特別彰顯傳承祖師當中, 尊者有著不共的特殊地位。
師長降世,必有因緣。五百多世都為頂嚴班智達的 尊者,在千年前降世印度,並將教法傳流至藏地,引導藏地師長努力學修傳承,方有現今能在漢地跟著 師父、老師,學習完整清淨教法,為生命續流種下大乘正法種子。想想 尊者能多生多劫學修教法,而且毫不懈怠的持續努力精進,這是何等清淨傳承的根基。如今能夠值遇大師教法,溯其根源就是來自 尊者所造的《道炬論》等大乘經典。千年來,傳承師長將如此清淨法脈傳流至今,傳承師長之師恩浩瀚,唯有精進修習,持續傳承教法、傳流無盡,方有機會報師恩於萬一。
如同在這講次中, 老師指出因明學不容易學,不論是名相、或是關係,都要非常清晰、理解義理,才能正確地使用「正因論式」立宗。因明學,的確是不容易學,諸多名相未曾聽聞,不過應該是不熟悉!過去從未用此種方式,學習透過此種邏輯辨析的方式,把教理一字一句的辨析清楚,將字義、關係的詮釋得毫不含糊,進而引導更深層的教理辨析。記得 老師的教授:不熟悉,就持續練習,練習久了就熟悉了。許多名相,多聽多用就熟悉了;理路邏輯的辨析,也是如此,多練習就熟悉方法。學修教理,唯有如此的細細探究字裡行間的義理,進而探索彼此間的同異、總別、支分、增上、互斥等種種關係,在心路上多思考多練習,就會愈來愈熟練。
感念這一生能值遇 大師教法,並在 老師引領下,學習 宗大師教法。更祈願也能持續學習五部大論,為更深入學習教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在識田中廣植善根習氣、遇緣觸發、生生增上、直至菩提。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在家弟子 緣祥 恭敬叩首
朱〇〇 2023-04-11 23:52:27 (j******6@y***o.***.**)
恭敬頂禮大寶恩師:
剛滿兩歲的孫女每次上下樓梯時就跟著媽媽一、二、三……八、九、十的念著,然後大人們就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即便順序有錯、數字有漏)。
三加二為什麼會等於五?還要問為什麼嗎?誰會為這個幼稚園就會算的這麼淺顯易懂的問題發出疑問?一直到大學(數學系)才知道,原來是數字的順序規則建立後,接著建立運算規則,才會有二加三等於五的結果出現。某數+1就是某數後面的那的數字,所以必然要對數字的順序瞭若指掌。要算3+2要先知道3+1(3的後面是4),接著再+1(4的後面是5)……
最讓我訝異與著迷的是,數學家不用四處奔波、不用勞動身體,只要拿著紙筆定義名詞、建立規則,然後依著邏輯思考,所有的科學因此而生出(數學是科學之母)。只要如此這般的推演,人類上月球了、肉眼看不到的核子可以爆發無限的威力……
今天聽到上師在全廣86講中提到:
「因明之所以很難學,是因為它包含了非常複雜的規則,我們要了解或者掌握規則之後,才能夠運用這些推理來辨析自己想要明白的那個深刻的道理。
所以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努力地學習,反覆地探討,經過彷彿頭腦燃燒般的那種風暴思考,而且徹底地挑戰思惟的極限,我們可能很難學會用這樣的論式熟練地思考」
然後我想到,為什麼3+2=5連幼稚園的孩子都覺得很簡單?難道它不是「包含了非常複雜的規則,我們要了解或者掌握規則之後,才能夠運用這些推理來辨析」嗎?它絕對也是數學家「經過長時間努力地學習,反覆地探討,經過彷彿頭腦燃燒般的那種風暴思考,而且徹底地挑戰思惟的極限」所得出的結果。但是如白紙般純潔的孩子只要上下樓梯跟著媽媽念著、幼稚園後乖乖地跟著老師學著,結果就可以毫不費力的運算出來了。
算是(略為)了解自己學習攝類學時為什麼常常提不起勁(興趣)來?自己的見、思煩惱作祟,當學到不隨順自己見解、習性的新知時,不能如同稚子般純潔、無瑕的先接納起來,總覺得非追根究柢不可,殊不知自己的程度如同被媽媽牽著上下樓梯的孩童,只要乖乖地跟著唸,繼續跟著師長學,即便只學會一個概念,我想師父、上師也會為我報以熱烈的掌聲。當有一天自己到了大學程度時(或許N劫後)就能明白是為什麼了,自然能水到渠成。
總之,現在卡卡的那是必然的,因為必定要先顛覆自己原先的方向才能趣向空性之路啊。於是,我發願:今後就乖乖的、認真的、努力地繼續學。
弟子 朱穆梅合十
剛滿兩歲的孫女每次上下樓梯時就跟著媽媽一、二、三……八、九、十的念著,然後大人們就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即便順序有錯、數字有漏)。
三加二為什麼會等於五?還要問為什麼嗎?誰會為這個幼稚園就會算的這麼淺顯易懂的問題發出疑問?一直到大學(數學系)才知道,原來是數字的順序規則建立後,接著建立運算規則,才會有二加三等於五的結果出現。某數+1就是某數後面的那的數字,所以必然要對數字的順序瞭若指掌。要算3+2要先知道3+1(3的後面是4),接著再+1(4的後面是5)……
最讓我訝異與著迷的是,數學家不用四處奔波、不用勞動身體,只要拿著紙筆定義名詞、建立規則,然後依著邏輯思考,所有的科學因此而生出(數學是科學之母)。只要如此這般的推演,人類上月球了、肉眼看不到的核子可以爆發無限的威力……
今天聽到上師在全廣86講中提到:
「因明之所以很難學,是因為它包含了非常複雜的規則,我們要了解或者掌握規則之後,才能夠運用這些推理來辨析自己想要明白的那個深刻的道理。
所以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努力地學習,反覆地探討,經過彷彿頭腦燃燒般的那種風暴思考,而且徹底地挑戰思惟的極限,我們可能很難學會用這樣的論式熟練地思考」
然後我想到,為什麼3+2=5連幼稚園的孩子都覺得很簡單?難道它不是「包含了非常複雜的規則,我們要了解或者掌握規則之後,才能夠運用這些推理來辨析」嗎?它絕對也是數學家「經過長時間努力地學習,反覆地探討,經過彷彿頭腦燃燒般的那種風暴思考,而且徹底地挑戰思惟的極限」所得出的結果。但是如白紙般純潔的孩子只要上下樓梯跟著媽媽念著、幼稚園後乖乖地跟著老師學著,結果就可以毫不費力的運算出來了。
算是(略為)了解自己學習攝類學時為什麼常常提不起勁(興趣)來?自己的見、思煩惱作祟,當學到不隨順自己見解、習性的新知時,不能如同稚子般純潔、無瑕的先接納起來,總覺得非追根究柢不可,殊不知自己的程度如同被媽媽牽著上下樓梯的孩童,只要乖乖地跟著唸,繼續跟著師長學,即便只學會一個概念,我想師父、上師也會為我報以熱烈的掌聲。當有一天自己到了大學程度時(或許N劫後)就能明白是為什麼了,自然能水到渠成。
總之,現在卡卡的那是必然的,因為必定要先顛覆自己原先的方向才能趣向空性之路啊。於是,我發願:今後就乖乖的、認真的、努力地繼續學。
弟子 朱穆梅合十
杨〇〇 2023-03-15 08:05:42 (y********e@g***l.***)
顶礼老师,祈愿老师吉祥平安
在次在大觉晨曦班听闻了老师您开示的这一讲, 在母班上课也听过师父开示关于尊重听闻了一遍的《正理滴論》当时也不是很清楚这部论的内涵也无法深入体会尊者的聰睿智慧的利根。 因为老师您恩德建立五大论学制, 弟子母班也进入了因类学的学习后, 弟子学习因类学的就看到了佛陀的立宗於因类学去辨析绝对符合宗法、同品遍、異品遍的三個條件。 当时对佛陀的信心增长更确认学五大论理智的辨析对佛陀的功德恩德不是迷信而是非常理智的信任。 这一次再听到了这一讲更体会也非常礼敬尊者可以听一遍因类学的内涵就可以用這樣的思惟模式、這樣的論式與這個領域的高手過招。这简直是无法想象尊者的用這樣的思惟模絕頂聰明的人。 因为弟子有机会学到因类学才有办法知道尊者对因类学的聰睿。 非常感恩老师,弟子也发愿要像尊者一样聰睿。
在次在大觉晨曦班听闻了老师您开示的这一讲, 在母班上课也听过师父开示关于尊重听闻了一遍的《正理滴論》当时也不是很清楚这部论的内涵也无法深入体会尊者的聰睿智慧的利根。 因为老师您恩德建立五大论学制, 弟子母班也进入了因类学的学习后, 弟子学习因类学的就看到了佛陀的立宗於因类学去辨析绝对符合宗法、同品遍、異品遍的三個條件。 当时对佛陀的信心增长更确认学五大论理智的辨析对佛陀的功德恩德不是迷信而是非常理智的信任。 这一次再听到了这一讲更体会也非常礼敬尊者可以听一遍因类学的内涵就可以用這樣的思惟模式、這樣的論式與這個領域的高手過招。这简直是无法想象尊者的用這樣的思惟模絕頂聰明的人。 因为弟子有机会学到因类学才有办法知道尊者对因类学的聰睿。 非常感恩老师,弟子也发愿要像尊者一样聰睿。
賴〇〇 2023-03-10 08:20:17 (l*y@n**t.***)
廣海明月86講心得報告-紐約教室弟子 賴燦宏。
弟子深深相應因明學之難,與阿底峽尊者與生具來的智慧功德。弟子從高中就對西方的邏輯學很有興趣,在研究所讀電腦科學時,邏輯學也是離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即使如此,一碰到攝類學,還是難以理解,可以用“潰不成軍”來形容弟子的思緒。能夠第一次聽到《正理滴論》就能夠完全了解,還能立即記住論式,而與人辨論獲勝,真是難以想像,不知從何說起。千年之後,讀到這一段,真希望自己能飛越時空,到阿底峽尊者座下承事他,作他的弟子,跟他學習。
弟子深深相應因明學之難,與阿底峽尊者與生具來的智慧功德。弟子從高中就對西方的邏輯學很有興趣,在研究所讀電腦科學時,邏輯學也是離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即使如此,一碰到攝類學,還是難以理解,可以用“潰不成軍”來形容弟子的思緒。能夠第一次聽到《正理滴論》就能夠完全了解,還能立即記住論式,而與人辨論獲勝,真是難以想像,不知從何說起。千年之後,讀到這一段,真希望自己能飛越時空,到阿底峽尊者座下承事他,作他的弟子,跟他學習。
總共 4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