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〇〇 2023-07-16 05:01:25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學習84講,特別體會到 老師為宣講「廣海明月」的苦心,尤其擔心弟子們的學習心態,有否影響到教法的學習與體悟,還請教師長該如何引導地子學習。 老師如此用心引導地子學習,就是對弟子最深切的教授教誨,而且是身教。感恩 老師!
未得證量之前,都不算學會,都還會忘記,因而善知識要一而再地宣講,提醒要好好學習。弟子更該如此,戒慎恐懼的對自己可能得到的覺受,再三辨析、啟白師長、祈請師長指導;更何況得到證量,更需如此。另外,即便對某一教義有所覺受,甚或證悟,還有無量無邊的教理需要持續學習證悟。未證佛果、未得一切遍智之前,豈能停止學習。
學習,是一步步的踏實工夫!尤其是學習教法、用於修心轉心的練習,更是陌生、完全沒有經驗的。唯有徹底依著善知識的指導,步步踏實的努力前行,才可能有所突破。
學習,是需要徹底逆著習氣,才能將聖言入心、轉化為修心轉心的行動!但是,得少為足的謬見,卻操弄著這顆不太願意學習的心智;未會謂會的謬見,更引導著自滿與動輒停止學習。這些源自往昔習氣的錯誤修為,是讓善知識最擔心的地方,也是弟子因煩惱縛而不自知之處。
學習,務必持續在心志上,努力的對抗懈怠、懶惰、放逸等習氣,直至破除所有影響學習的違緣障礙。感恩 老師持續引導學習,本講次再次提起「希求心」的善法欲之概念,並透由 玄奘大師到印度請法的歷程,引導弟子認識 大師行誼與策發求法的強猛心。如果沒有 大師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地求法,並將《大般若經》帶入漢土,教法豈能在歷史上深植於漢人文化之中,甚至流傳至今。
所有師長行誼都是如此,為聖教大法在人間傳流、饒益眾生而奮戰不懈。 師父年邁之際,抱病求法; 老師不惜身命,為教法傳流而付出一切,且為弟子不斷講法引導學習。 宗大師在《緣起讚》提到:「值遇無上大師聖教法,希皆因由尊重深恩故。」感念師恩之心務必持續練習,直至堅固不動搖!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為弟子眾再度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能速速圓滿,再得師恩攝受!
在家弟子 緣祥 恭敬叩首
再度學習84講,特別體會到 老師為宣講「廣海明月」的苦心,尤其擔心弟子們的學習心態,有否影響到教法的學習與體悟,還請教師長該如何引導地子學習。 老師如此用心引導地子學習,就是對弟子最深切的教授教誨,而且是身教。感恩 老師!
未得證量之前,都不算學會,都還會忘記,因而善知識要一而再地宣講,提醒要好好學習。弟子更該如此,戒慎恐懼的對自己可能得到的覺受,再三辨析、啟白師長、祈請師長指導;更何況得到證量,更需如此。另外,即便對某一教義有所覺受,甚或證悟,還有無量無邊的教理需要持續學習證悟。未證佛果、未得一切遍智之前,豈能停止學習。
學習,是一步步的踏實工夫!尤其是學習教法、用於修心轉心的練習,更是陌生、完全沒有經驗的。唯有徹底依著善知識的指導,步步踏實的努力前行,才可能有所突破。
學習,是需要徹底逆著習氣,才能將聖言入心、轉化為修心轉心的行動!但是,得少為足的謬見,卻操弄著這顆不太願意學習的心智;未會謂會的謬見,更引導著自滿與動輒停止學習。這些源自往昔習氣的錯誤修為,是讓善知識最擔心的地方,也是弟子因煩惱縛而不自知之處。
學習,務必持續在心志上,努力的對抗懈怠、懶惰、放逸等習氣,直至破除所有影響學習的違緣障礙。感恩 老師持續引導學習,本講次再次提起「希求心」的善法欲之概念,並透由 玄奘大師到印度請法的歷程,引導弟子認識 大師行誼與策發求法的強猛心。如果沒有 大師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地求法,並將《大般若經》帶入漢土,教法豈能在歷史上深植於漢人文化之中,甚至流傳至今。
所有師長行誼都是如此,為聖教大法在人間傳流、饒益眾生而奮戰不懈。 師父年邁之際,抱病求法; 老師不惜身命,為教法傳流而付出一切,且為弟子不斷講法引導學習。 宗大師在《緣起讚》提到:「值遇無上大師聖教法,希皆因由尊重深恩故。」感念師恩之心務必持續練習,直至堅固不動搖!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為弟子眾再度宣講「廣海明月」的機緣能速速圓滿,再得師恩攝受!
在家弟子 緣祥 恭敬叩首
Y****** C*** 2022-11-13 14:04:24 (s********y@g***l.***)
頂禮恩師
學了多年,我依照廣論所教完全轉心了嗎?生起如廣論所教的證量了嗎?沒有,所以,要繼續聽,謝謝老師繼續為弟子說法!幸福啊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學了多年,我依照廣論所教完全轉心了嗎?生起如廣論所教的證量了嗎?沒有,所以,要繼續聽,謝謝老師繼續為弟子說法!幸福啊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總共 2 則心得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