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 2025-04-29 07:10:17 (s********y@g***l.***)
頂禮大寶恩師
謝謝老師,教我為什麼要觀功念恩。
因為我不是了解真相的人,我要小一點,小一點,再小一點。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謝謝老師,教我為什麼要觀功念恩。
因為我不是了解真相的人,我要小一點,小一點,再小一點。
弟子妙文恭敬合十
許〇〇 2024-07-01 18:45:51 (t************d@g***l.***)
親愛的上師:
感恩您持續為弟子們宣講廣論毘缽舍那與廣海明月。
這幾個月透由北苑儲訓班的學習,開始累積了一些感恩他人的習慣,初次嘗到了原來觀功念恩給自己的生命帶來的快樂是那麼直接,馬上跟先生的關係就融洽了好多好多,還有對身旁的人對自己的恩能夠提醒自己不要忘,才能知道自己每天都是活在許多人的恩德之下進而感到幸福。昨天與一位大班長共學,感受到這位班長的心量讓我佩服,當團隊成員看起來意興闌珊時,班長想的不是在我的團隊怎可以不認真護持,想的卻是我們的發心可能在漸漸衰退,對比自己承擔福幼班的班導師,若是一樣的境界,弟子真的還沒有這樣的心量堅持饒益著對方,可能光是處理自己的內心的問題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學習。晚上在廚房洗碗時,心裡想著到底怎樣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量?今早就聽到了您宣講的這一講,讓弟子似乎明白了很多。原來擴大心量的關鍵在於,要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因為這樣所以我要不停止的學習了解他人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試著發現他人內心很深的善意與用心。也不要停止知道自己的內心在做什麼。否則就會產生種種誤解與不諒解。想到之前母班上到的一段:「有善意樂故成善加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感恩上師教導弟子要練習從這樣的善意樂出發,才能有後面的一連串善行產生,進而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善果(與人溝通融洽彼此和諧、身體健康)
以上受用供養師長三寶
願所做一切都能令師歡喜
祈願 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祈願 上師宣講廣論毘缽舍那與廣海明月順緣具足,弟子學習違緣障礙悉消除。
弟子雁霖合十
感恩您持續為弟子們宣講廣論毘缽舍那與廣海明月。
這幾個月透由北苑儲訓班的學習,開始累積了一些感恩他人的習慣,初次嘗到了原來觀功念恩給自己的生命帶來的快樂是那麼直接,馬上跟先生的關係就融洽了好多好多,還有對身旁的人對自己的恩能夠提醒自己不要忘,才能知道自己每天都是活在許多人的恩德之下進而感到幸福。昨天與一位大班長共學,感受到這位班長的心量讓我佩服,當團隊成員看起來意興闌珊時,班長想的不是在我的團隊怎可以不認真護持,想的卻是我們的發心可能在漸漸衰退,對比自己承擔福幼班的班導師,若是一樣的境界,弟子真的還沒有這樣的心量堅持饒益著對方,可能光是處理自己的內心的問題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學習。晚上在廚房洗碗時,心裡想著到底怎樣才能擴大自己的心量?今早就聽到了您宣講的這一講,讓弟子似乎明白了很多。原來擴大心量的關鍵在於,要知道自己是有局限的,因為這樣所以我要不停止的學習了解他人的內心到底在想什麼,試著發現他人內心很深的善意與用心。也不要停止知道自己的內心在做什麼。否則就會產生種種誤解與不諒解。想到之前母班上到的一段:「有善意樂故成善加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感恩上師教導弟子要練習從這樣的善意樂出發,才能有後面的一連串善行產生,進而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善果(與人溝通融洽彼此和諧、身體健康)
以上受用供養師長三寶
願所做一切都能令師歡喜
祈願 上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祈願 上師宣講廣論毘缽舍那與廣海明月順緣具足,弟子學習違緣障礙悉消除。
弟子雁霖合十
吳高〇〇 2023-09-08 19:33:47 (s**********o@m*a.*****.***)
這一講的題目「我不了解真相,故應謙卑探索人心」非常打動我心,讓我在與人互動時,能夠把重點擺在「探索人心」上,保持謙卑的心。感恩上師手把手的帶著我們體會師父的心意!
胡〇〇 2023-03-02 03:05:52 (s*******u@g***l.***)
敬愛的上師
感謝您 58 講和弟子闡述謙卑探索真相的價值。因為我們非正遍知,所知所想難免有盲點,但怎樣才是真正讓自己更靠近師長,佛菩薩呢?關鍵在要能謙虛去了解他人的觀點。因為我們不了解背景,緣起,一個小小動作背後可能是很良善的發心!弟子最近觀察自己對「指正」第一時間都是反感的!但這可能正浪費了可以學習了解,改善自己的機會。感謝您適時提醒弟子,讓弟子能種正因,以增上生在成就決定勝!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感謝您 58 講和弟子闡述謙卑探索真相的價值。因為我們非正遍知,所知所想難免有盲點,但怎樣才是真正讓自己更靠近師長,佛菩薩呢?關鍵在要能謙虛去了解他人的觀點。因為我們不了解背景,緣起,一個小小動作背後可能是很良善的發心!弟子最近觀察自己對「指正」第一時間都是反感的!但這可能正浪費了可以學習了解,改善自己的機會。感謝您適時提醒弟子,讓弟子能種正因,以增上生在成就決定勝!感謝您!
弟子舜元恭敬頂禮
林〇〇 2023-01-28 03:19:23 (l*********g@g***l.***)
再一次听老师的这一讲58,深深体会感恩老师的用心。以前的确听不到也听不懂师父到底要讲什么,老师浅释了才比较清楚。希望随时都可以牢记老师的教诫,在与人争论或者讨论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所知是非常有限的。也希望能通过这一讲更好的学习对家人与别人观功念恩。感谢老师。
陳〇〇 2022-11-24 02:23:43 (d******n@g***l.***)
頂禮大寶恩師:
再度複習56-58講,深深體會 老師用心,策勉弟子要傚學 佛菩薩與所有師長功德,擴大心量來容納、觀察、欣賞愈來愈多人的付出,漸次讓自己所知持續擴大。
透由這幾講宣講「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之偈頌。 老師從 世尊所知遍法界,用來比對自己狹隘、卻又自以為是的狀態;因為此一無知與錯覺,讓生命充滿衝突、挫折,無法欣賞與容納他人的每一分善念善行。由於自以為是,此種愚痴無明所帶來的一切過患,都毫無避免、且持續輪迴生死、難以出離。因而,這是為何要致力破除無明我執之因,也是 老師悲心殷殷教誨之深恩。
破除錯誤見解,需要從領納師長教言為出發點; 老師用 佛陀的身語意功德之內涵,引導認識自己只有非常狹隘的所知,如何能動輒指責他人?認識自己只有非常狹隘的所知之後,內心能生起的那一份謙虛、恭敬之心,策勉著放下身段,用心領納師長教言、體會他人付出與用心之處。
感恩 老師在這幾講裡面,從真相開始引導認識:以自己非常狹隘的所知,不足以成為指點他人是非的依據。更何況只是從自己的觀點所看見的一切,逕自以為就是全部的錯誤,這是一定要破除的功課。此一功課要緊緊的執持在心間,隨時警策自己不能犯上這樣的錯誤。
其次,老師策勉生起謙卑的心,才能看到他人善美的每一面;畢竟每人的觀點不同而起的爭辯,是毫無意義的;唯有多一分體會他人的用心,才能從另一觀點來觀看著一件事物的另一面向。透過學習謙卑、恭敬的心念,讓那份比人更超勝的錯覺徹底破除,這也是要努力的功課。
第三,謙卑、恭敬、好好練習觀功念恩,從心續上肯定他人都是為整個世界的美好而付出,看到任何點點滴滴的善念、善心、善行,共同營造美好的世界。這是何等壯闊的心胸,卻又是何等容易下手的教授。依著 老師教言,好好的練習觀功念恩,時時提醒自己要恭敬所有的人、事、物。仔細觀察他人那份用心的付出,隨時練習著以謙卑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持續地擴大自己的心量。
第四,好好領納 大師造論前,造下「皈敬頌」的用心。在念誦每一字之時,就要想到 老師這幾講次的策勉。 大師一開始造偈頌來頌揚 佛陀功德,透過 老師深細的詮釋與引導,策勉著傚學師長功德,並提策著透過一分分的努力,斷除夙昔過失、長養善妙習氣。
緣念 佛功德,長養善心念,除去負思路,努力振奮行。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再度複習56-58講,深深體會 老師用心,策勉弟子要傚學 佛菩薩與所有師長功德,擴大心量來容納、觀察、欣賞愈來愈多人的付出,漸次讓自己所知持續擴大。
透由這幾講宣講「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之偈頌。 老師從 世尊所知遍法界,用來比對自己狹隘、卻又自以為是的狀態;因為此一無知與錯覺,讓生命充滿衝突、挫折,無法欣賞與容納他人的每一分善念善行。由於自以為是,此種愚痴無明所帶來的一切過患,都毫無避免、且持續輪迴生死、難以出離。因而,這是為何要致力破除無明我執之因,也是 老師悲心殷殷教誨之深恩。
破除錯誤見解,需要從領納師長教言為出發點; 老師用 佛陀的身語意功德之內涵,引導認識自己只有非常狹隘的所知,如何能動輒指責他人?認識自己只有非常狹隘的所知之後,內心能生起的那一份謙虛、恭敬之心,策勉著放下身段,用心領納師長教言、體會他人付出與用心之處。
感恩 老師在這幾講裡面,從真相開始引導認識:以自己非常狹隘的所知,不足以成為指點他人是非的依據。更何況只是從自己的觀點所看見的一切,逕自以為就是全部的錯誤,這是一定要破除的功課。此一功課要緊緊的執持在心間,隨時警策自己不能犯上這樣的錯誤。
其次,老師策勉生起謙卑的心,才能看到他人善美的每一面;畢竟每人的觀點不同而起的爭辯,是毫無意義的;唯有多一分體會他人的用心,才能從另一觀點來觀看著一件事物的另一面向。透過學習謙卑、恭敬的心念,讓那份比人更超勝的錯覺徹底破除,這也是要努力的功課。
第三,謙卑、恭敬、好好練習觀功念恩,從心續上肯定他人都是為整個世界的美好而付出,看到任何點點滴滴的善念、善心、善行,共同營造美好的世界。這是何等壯闊的心胸,卻又是何等容易下手的教授。依著 老師教言,好好的練習觀功念恩,時時提醒自己要恭敬所有的人、事、物。仔細觀察他人那份用心的付出,隨時練習著以謙卑的心來對待所有的人,持續地擴大自己的心量。
第四,好好領納 大師造論前,造下「皈敬頌」的用心。在念誦每一字之時,就要想到 老師這幾講次的策勉。 大師一開始造偈頌來頌揚 佛陀功德,透過 老師深細的詮釋與引導,策勉著傚學師長功德,並提策著透過一分分的努力,斷除夙昔過失、長養善妙習氣。
緣念 佛功德,長養善心念,除去負思路,努力振奮行。
感恩 老師,並祈願 老師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蘇〇〇 2022-05-11 00:56:04 (c******6@g***l.***)
古語云:謙受益,滿招損,做人要謙卑。在學佛上,更是如此,由於只有佛陀才是真正了解真相,我們都只是侷限性、片面了解。因為我們不了解真相,所以要謙卑、要學觀功念恩。觀功念恩就是凡事要往好的一面看,把負面拿掉,但因為我執我慢的緣故,人性習慣會看到別人的缺點及黑暗面,所以觀功念恩是要花時間非常努力學習,直到變成習慣。感謝老師開講[我不了解真相,故應謙卑探索人心],讓弟子知道當在世間或學佛的道路上當碰到和自己相反的意見或境界出現時,要心平氣和的溝通、傾聽,並和自己內心對話祈求佛菩薩加持。
北區儲訓班蘇錦益,祈請老師指導儲訓班。
北區儲訓班蘇錦益,祈請老師指導儲訓班。
總共 7 則心得回饋